字的含义

视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shì
  • 繁体:
  • 笔画:8
  • 部首:

视字寓意

【视】 (視) shì 看:觉。力。野。鄙。注。近而不见。熟无睹。 亲临某事:事。察。 看待:藐。重。等闲之。 看望:探。省(x媙g )。 比照:“天子之卿受地侯”。 古同“示”,表明。

视字解释

【视】[①][shì][《廣韻》常利切,去至,禪。][《廣韻》承矢切,上旨,禪。]“眎1”的今字。“1”的繁体字。(1)看。(2)观察;审察。(3)监;督察。(4)探望。(5)看待;对待。(6)照顾;照料。(7)嘱咐;教导。(8)治理;处理。(9)比照,比拟。(10)引申为好比。(11)比较。(12)效法。(13)活;生存。(14)接纳。(15)引申为理睬。(16)周时诸侯使卿以大礼代谒天子。(17)通“示”。以事或物示人。(18)通“指”。参见“視撝”。(19)水名。即涀水。在今河南省叶县西。(20)姓。晋代有连。见《晋书》。

视字诗词来源

【视】明暴视兮俨卬卬。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玉女流眄而下视。东汉·作者:李尤《函谷关赋 其二》
山家小儿果攘臂。太极殿前作虎视。南朝宋·作者:释宝志《谶诗二首 其二》
决定嫌疑苏珍之,视表见里宋世轨。南北朝·作者:无名氏《齐人为苏珍之宋世轨语》
低头视地仰看天。大圣正真何时还。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五》
愿允丹诚赐灵药,方期久视御隆周。初唐·作者:武则天《游仙篇》
磨刀著火欲烹时,口不能言眼还视。初唐·作者:李元礼《诫杀生文》
当春对酒不须疑,视目相看能几时。唐·作者:张纮《杂曲歌辞 行路难》
直视天河垂象外,俯窥京室画图中。唐·作者:苏颋《兴庆池侍宴应制》
五陵宾从莫敢视,三省官僚揖者稀。盛唐·作者:李颀《杂曲歌辞 缓歌行》
当昔秦王按剑起,诸侯膝行不敢视。唐·作者:王翰《饮马长城窟行》
家僮愕视欲先鞭,枥马惊嘶还屡顾。盛唐·作者:高适《同鲜于洛阳于毕员外宅观画马歌》
苦河既济真僧喜,新知满座笑相视。唐·作者:颜真卿《七言乐语联句》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七》
高视乾坤又可愁,一躯交态同悠悠。唐·作者:杜甫《相逢歌赠严二别驾》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唐·作者: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二鹰猛脑徐侯穟,目如愁胡视天地。唐·作者: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
万里故人能尚尔,知君视听我心同。唐·作者:钱起《夜宿灵台寺寄郎士元》
沧洲误是真,萋萋忽盈视。唐·作者:皎然《观王右丞维沧洲图歌》
前登灵境青霄绝,下视人间白日低。唐·作者:司空曙《送张鍊师还峨嵋山》

视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视】【酉集上】【見字部】 視;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139第05〔古文〕 眡 眎 【集韻】時利切【韻會】是義切【正韻】時吏切, 音嗜。【說文】瞻也。【博雅】明也。【易·履卦】視履考祥。【書·大甲】視遠惟明。 又【字彙】看待也。【左傳·成三年】鄭賈人如晉,荀罃善視之。 又【博雅】效也。【書·大甲】視乃厥祖。【疏】言當法視其祖而行之。 又【小爾雅】比也。【左傳·襄二十七年】季武子使謂叔孫以公命,曰:視邾滕。【註】欲比小國。【禮·檀弓】公室視豐 。【疏】言視者不正,相當比擬之辭也。 又猶納也。【禮·坊記】君子於有饋者弗能見,則不視其饋。【註】不視,猶不納也。 又猶敎也。【儀禮·鄕射禮】命釋獲者設中,遂視之。【註】視之,當敎之。 又【釋名】視,是也,察是非也。 又【禮·曲禮】兔曰明視。【疏】兔肥,則目開而視明也。又【儀禮·士虞禮】明齊溲酒。【鄭註】明齊,當爲明視,兔腊也。 又【山海經】狄山有視肉。【註】聚肉,形如牛肝,有兩目也。食之無盡,尋復更生如故。 又山水名。【山海經】帝囷山東南五十里曰視山。【又】葴山,視水出焉。【註】或曰視宜爲瀙。瀙水今在南陽。 又人名。【陶潛·羣輔錄】伏羲六佐,其一曰視默,主災惡。 又姓,見【姓苑】。 又通作示。【詩·小雅】視民不恌。【箋】視,古示字。【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史記】作示。【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古字通用。 又【廣韻】承矢切【集韻】【韻會】善旨切【正韻】善指切, 嗜上聲。義同。 又【玉篇】看也。【書·洪範】五事,二曰視。【疏】視,常止反。 又【詩·小雅】小人所視。叶上矢履。

与视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视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