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字的含义
果字的解释
果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8
- 拼音:guǒ
- 繁体:果
- 笔画:8
- 部首:木
果字寓意
【果】果 guǒ 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果实。果品。果木。结果(a.结出果实;b.事情的结局或成效)。 结局,与“因”相对:因果。成果。 坚决:果决。果断。 确实,真的:果真。如果。 充实,饱足:果腹。 姓。
果字解释
【果】[①][guǒ][《廣韻》古火切,上果,見。]亦作“菓1”。(1)树木所结的果实。今泛称草本植物的果实。(2)指树木结果。(3)事情的结局,结果。与“因”相对。(4)成就;实现。表示事与预期相合。(5)饱足、充实。(6)果敢,有决断。(7)美味。(8)副词。相当于“終于”。(9)副词。果真;当真。(10)副词。究竟;终究。(11)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若”、“如果”、“假使”。(12)通“裹”。(13)佛家语。指按佛法修行达到一定的证悟境界。(14)姓。清有果益亭。见清梁章鉅《浪迹丛谈·巧对补录》。[②][wǒ][《字彙》烏果切]通“婐1”。侍女。引申为侍候。[③][luǒ][《集韻》魯果切,上果,來。]通“裸1”。通“臝1”。通“倮1”。赤露。[④][guàn][《集韻》古玩切,去换,見。]通“祼1”。灌祭。
果字诗词来源
【果】山家小儿果攘臂。太极殿前作虎视。南朝宋·作者:释宝志《谶诗二首 其二》
渌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跃紫骝。隋·作者:杨广《江都宫乐歌》
复畏寒冻来结果。身着天衣谁知我。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一》
定果熏修真秘密,信心莫作等閒看。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缺题赞》
掷果河阳君有分,货酒成都妾亦然。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想知人意自相寻,果得深心共一心。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初唐·作者:慧能《示智通偈》
天情玩讶良无已,察图果见祥经里。唐·作者:张说《时乐鸟篇》
匠者果留盼,雕斲为雅琴。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闻道葛洪丹灶畔,至今霜果有金衣。唐·作者:严向《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天乐至今声不绝,玄珠果满赤龙迎。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二十二》
烹葵摘果告我行,落日夏云纵复横。盛唐·作者:李颀《送刘十》
武昌妖梦果为灾,百代英威埋鬼府。盛唐·作者:李颀《杂兴》
青娥买死谁能识,果却一军全社稷。盛唐·作者:李颀《绝缨歌》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盛唐·作者:李白《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谁误四面楚歌起,果知五星汉道雄。唐·作者:冯待徵《虞姬怨》
秘诀隐文须内教,晚岁何功使愿果。唐·作者:杜甫《忆昔行》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唐·作者:杜甫《诣徐卿觅果栽》
山禽引子哺红果,溪友得钱留白鱼。唐·作者:杜甫《解闷十二首 其一》
兄弟相欢初让果,乡人争贺旧登龙。唐·作者:钱起《送冷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
渌潭桂楫浮青雀,果下金鞍跃紫骝。隋·作者:杨广《江都宫乐歌》
复畏寒冻来结果。身着天衣谁知我。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一》
定果熏修真秘密,信心莫作等閒看。隋末唐初·作者:李世民《缺题赞》
掷果河阳君有分,货酒成都妾亦然。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想知人意自相寻,果得深心共一心。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五八六七果因转,但用名言无实性。初唐·作者:慧能《示智通偈》
天情玩讶良无已,察图果见祥经里。唐·作者:张说《时乐鸟篇》
匠者果留盼,雕斲为雅琴。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闻道葛洪丹灶畔,至今霜果有金衣。唐·作者:严向《送贺秘监归会稽诗》
天乐至今声不绝,玄珠果满赤龙迎。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二十二》
烹葵摘果告我行,落日夏云纵复横。盛唐·作者:李颀《送刘十》
武昌妖梦果为灾,百代英威埋鬼府。盛唐·作者:李颀《杂兴》
青娥买死谁能识,果却一军全社稷。盛唐·作者:李颀《绝缨歌》
朝来果是沧洲逸,酤酒醍盘饭霜栗。盛唐·作者:李白《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
谁误四面楚歌起,果知五星汉道雄。唐·作者:冯待徵《虞姬怨》
秘诀隐文须内教,晚岁何功使愿果。唐·作者:杜甫《忆昔行》
石笋街中却归去,果园坊里为求来。唐·作者:杜甫《诣徐卿觅果栽》
山禽引子哺红果,溪友得钱留白鱼。唐·作者:杜甫《解闷十二首 其一》
兄弟相欢初让果,乡人争贺旧登龙。唐·作者:钱起《送冷朝阳擢第后归金陵觐省》
果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果】【辰集中】【木字部】 果; 康熙笔画:8; 页码:页516第11【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古火切,音裹。【說文】木實也。从木,象果形在木之上。【易·說卦】乾爲天,爲木果。【註】果實著木,有似星之著天也。【周禮·地官】甸師共野果蓏之屬。【應劭曰】木曰果,草曰蓏。【張晏曰】有核曰果,無核曰蓏。又勝也,尅也。【左傳·宣二年】殺敵爲果,致果爲毅。 又決也。【禮·內則】將爲善思,貽父母令名必果。 又驗也。【宋書·后妃傳】今果然矣。 又釋氏因果。【隋書·經籍志】釋迦敎化弟子多有正果者。 又果然,獸名。【宋國史補】揚州取一果然,數十果然可得。 又【爾雅·釋蟲】果蠃,蒲盧。【疏】細腰蠭也。 又與惈通。【左思·吳都賦】風俗以韰果爲嫿。【方言】惈,勇也,古字通。 又【集韻】【韻會】 苦果切。音顆。果然。飽貌。【莊子·逍遙遊】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又【唐韻】【集韻】【韻會】 同婐。女侍也。【孟子】二女果。 又通裸。【廣韻】赤體也。 又【集韻】【韻會】 與祼通。【周禮·春官·大宗伯】大賔客則攝而載果。【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果將。 又魯火切,音臝。【周禮·春官·宗伯】龜人掌六龜之屬,東龜曰果屬。字从田从木,今趨便作果,俗作菓,非。考證:〔【易·下繫】乾爲天,爲木果。〕 謹照原文下繫二字改爲說卦。〔【左傳·宣元年】〕 謹照原文元改二年。〔又與蜾通。【左思·吳都賦】風俗以韰果爲嫿。〕 謹照原文蜾改惈。〔【小宗伯】辨六彝之名物,以待祼將。〕 謹照原文祼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