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浅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jiān
  • 繁体:
  • 笔画:8
  • 部首:

浅字寓意

【浅】 (淺) qiǎn 从表面到底或外面到里面距离小的,与“深”相对:深滩。海。屋子进深。 不久,时间短:年代。 程度不深的:这篇文章很薄。尝。见。近。陋。 颜色淡薄:红。淡。 深 (淺) jiān  ㄐㄧㄢˉ 〔〕流水声。

浅字解释

【浅】[①][qiǎn][《廣韻》七演切,上獮,清。]“1”的繁体字。(1)水不深。(2)从上到下或从外到内距离小。(3)宽。《荀子·儒效》:“逢衣淺帶,解果其行。”杨倞注:“淺帶,博帶也。《韓詩外傳》作'逢衣博帶',言帶博則約束衣服者淺,故曰淺帶。”唐李白《冬夜裴中郎薛侍御宴集序》:“賢豪畢萃,升降有序,縫衣淺帶,十有五人。”一说为狭。(4)肤薄。指学识智谋等。(5)显,明白易懂。(6)薄,不深厚。(7)微小。(8)谓少,幼。(9)狭,窄小。(10)少,不多。(11)指使减少。(12)短,不长。(13)指时间短暂。(14)短毛兽皮。如虎皮、鹿皮等。参见“淺毛”、“淺幭”。(15)轻,不重。(16)颜色淡。(17)初;早。(18)副词。略,略微。表示程度。参见“淺言”、“淺笑”。(19)见“淺蠻”。[②][jiān][《廣韻》則前切,平先,精。]“2”的繁体字。水流疾貌。参见“淺2淺”。[③][jiàn][《集韻》在演切,上,從。]“3”的繁体字。(1)灭,没。(2)通“踐”。灭除;践踏。(3)通“諓”。参见“淺3淺”。[④][jiàn][《集韻》子賤切,去綫,精。]“4”的繁体字。(1)溅,水激射。(2)通“賤”。与“贵”相对。

浅字诗词来源

【浅】谁知河汉浅且清。展转思服悲明星。南朝宋·作者:谢灵运《燕歌行》
回溪浚兮曲沼阻,冲波激兮濑浅浅。南朝宋·作者:徐爰《华林北涧诗》
城下风多能却阵,沙中雪浅讵停兵。北周·作者:王褒《燕歌行》
新妆漏影浮轻扇,冶袖飘香入浅流。初唐·作者:上官仪《咏画障》
传闻织女对牵牛,相望重河隔浅流。初唐·作者:骆宾王《艳情代郭氏荅卢照邻》
莫怪山前深复浅,清淮一日两回潮。唐初·作者:刘方平《送别》
昏见南楼清且浅,晓落西山纵复横。初唐·作者:宋之问《明河篇》
淑气初衔梅色浅,条风半拂柳墙新。初唐·作者:李适《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蓬莱弱水今清浅,满地花阴护月明。唐·作者:何仙姑《有道士自罗浮之增城口占三绝寄家 其二》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盛唐·作者:王之涣《宴词》
苍深翠浅瀑峥潺,岂谓讥秦始爱山。盛唐·作者:王昌龄《云山清晓》
青山看景知高下,流水闻声觉浅深。唐·作者:张谓《西亭子言怀》
他日更仆语不浅,明公论兵气益振。唐·作者: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唐·作者: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其五》
浅薄将何称献纳,临岐终日自迟回。盛唐·作者:皇甫冉《秋日东郊作》
远山谁辨江南北,长路空随树浅深。盛唐·作者:皇甫冉《临平道赠同舟人》
南行更入深山浅,岐路悠悠水自分。盛唐·作者:皇甫冉《又得云字》
被遥隰兮经长衍,雨中深兮烟中浅。盛唐·作者:皇甫冉《江草歌送卢判官》

浅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浅】【巳集上】【水字部】 淺;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623第17【唐韻】【正韻】七衍切【集韻】【韻會】此演切, 千上聲。【說文】水不深也。【詩·邶風】就其淺矣。 又【荀子·修身篇】少聞曰淺。 又虎皮也。【詩·大雅】鞹鞃淺幭。【傳】淺,虎皮淺毛也。 又凡獸之淺毛者,皆曰淺。【周禮·春官】巾車鹿淺 。【註】以夏鹿皮爲覆笭。【疏】夏時鹿毛新生爲淺毛,故云。 又【廣韻】則前切【集韻】將先切, 音箋。與濺同。淺淺,水疾流貌。【楚辭·九歌】石瀨兮淺淺。 又【集韻】在演切,音踐。【古文尚書堯典】寅淺納日。馬融讀。今作餞。 又則旰切,音贊。與灒同。汙灑也。 又子賤切,音箭。與濺同。水激也。【儀禮·士虞禮註】槃以盛棄水,爲淺汙人也。 又與翦通。【儀禮·士喪禮】用疏布緇翦。【註】翦,淺也。

与浅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浅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