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橘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6
  • 部首:

橘字寓意

【橘】 jú 常绿乔木,果实称“子”,多汁,味酸甜可食。种子、树叶、果皮均可入药:红。络。黄色。化为枳(喻人必然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橘字解释

【橘】[①][jú][《廣韻》居聿切,入術,見。]亦作“桔2”。(1)果木名。果实为子。常绿乔木,树枝细,通常有刺,叶子长卵圆形,果实扁圆形,果皮红黄色,果肉多汁,味酸甜不一。果皮、果核及树叶都可入药。(2)月阳名之一。

橘字诗词来源

【橘】枇杷橘栗桃李梅。走狗逐兔张罘罳。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昭潭无底橘洲浮。隋·作者:无名氏《郦道元引橘洲谚》
故园橙橘小春闹,圣席圆汤冬至闲。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六》
扶南甘蔗甜如蜜,杂以荔枝龙州橘。盛唐·作者: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盛唐·作者:王昌龄《送魏二》
秋日野亭千橘香,玉盘锦席高云凉。唐·作者:杜甫《章梓州橘亭饯成都窦少尹》
竹寒沙碧浣花溪,菱刺藤梢咫尺迷。唐·作者: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 其三》
乔口橘洲风浪促,系帆何惜片时程。唐·作者:杜甫《酬郭十五受判官》
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此地无。唐·作者: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唐·作者: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
枫林橘树丹青合,复道重楼锦绣悬。唐·作者:杜甫《夔州歌十绝句 其四》
灵橘无根井有泉,世间如梦又千年。唐·作者:元结《橘井》
情著春风生橘树,归心不怕洞庭波。唐·作者:皎然《别洞庭维谅上人》
洞庭仙山但生橘,不生凡木与梨栗。唐·作者:皎然《洞庭山维谅上人院阶前孤生橘树歌》
未胜晏子江南橘,莫比潘家大谷梨。唐·作者:崔兴宗《和王维敕赐百官樱桃》
不种自生一株橘,谁教渠向阶前出。唐·作者:顾况《谅公洞庭孤橘歌》
洞庭橘树笼烟碧,洞庭波月连沙白。唐·作者:顾况《谅公洞庭孤橘歌》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唐·作者:戴叔伦《湘南即事》
怜君卧病思新橘,试摘犹酸亦未黄。中唐·作者:韦应物《答郑骑曹青橘绝句》
三峰亭暗橘边宿,八桂林香节下趋。唐·作者:韩翃《送端州冯使君》

橘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橘】【辰集中】【木字部】 橘;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553第27【唐韻】居聿切【集韻】【韻會】訣律切【正韻】厥筆切, 鈞入聲。【說文】果出江南,樹碧而冬生。【書·禹貢】揚州厥包橘柚錫貢。【註】小曰橘,大曰柚。【爾雅翼】江南爲橘,江北爲枳。【史記·貨殖傳】蜀漢江陵千樹橘,其人與千戸侯等。【襄陽記】謂之木奴。李衡于龍陽洲種橘千株,敕兒曰:吾有木奴千頭,不責汝衣食。【宋·韓彥直·橘譜】橘品十有四種。 又【爾雅·釋天】月在甲曰畢,在乙曰橘,謂之月陽。

与橘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橘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