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字的含义
榆字的解释
榆
- 五行:木
- 康熙笔画:13
- 拼音:yú
- 繁体:榆
- 笔画:13
- 部首:木
榆字寓意
【榆】榆 yú 落叶乔木,实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供建筑用:榆荚。榆钱儿(即“榆荚”,像小铜钱)。榆面(以榆皮磨制成粉,用为黏剂)。榆塞(古称边塞植榆,故称边塞为“榆塞”)。桑榆暮景。 姓。
榆字解释
【榆】[①][yú][《廣韻》羊朱切,平虞,以。]“楡1”的新字形。(1)榆树。落叶乔木,叶卵形,花有短梗,翅果倒卵形,称榆荚、榆钱。木材坚实,可制器物或供建筑用。果实、树皮和叶可入药,可食。(2)星名。(3)通“揄”。泻。(4)通“緛”。缩短。(5)通“逃”。逃跑。(6)通“摇”。摇动。(7)通“渝”。变化。(8)通“鷂”。参见“榆翟”。
榆字诗词来源
【榆】啄木高飞乍低仰,抟树林薮著榆桑。汉·作者:两汉乐府《古乐府》
桃花颜色好如马,榆荚新开巧似钱。北周·作者:庾信《燕歌行》
水冻菖蒲未生节,关寒榆荚不成钱。北周·作者:宇文招《从军行》
千尺长条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亏。初唐·作者:卢照邻《杂曲歌辞 行路难》
采茶喜钻新榆火,修禊争驱旧虏氛。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三》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唐·作者:张说《邺都引》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盛唐·作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其三》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盛唐·作者:高适《燕歌行》
雨里下山蹋榆皮,莓苔石桥步难移。唐·作者:颜真卿《七言滑语联句》
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唐·作者:杜甫《大觉高僧兰若》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唐·作者: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
天下生白榆,白榆直上连天根。唐·作者:皎然《寓兴》
榆落雕飞关塞秋,黄云画角见并州。唐·作者:司空曙《送卢彻之太原谒马尚书》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中唐·作者:李益《听晓角》
砂泉丹井非同味,桂树榆林不并枝。中唐·作者:卢纶《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
杏花榆荚晓风前,云际离离上峡船。中唐·作者:窦常《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刘员外禹锡》
朔风萧萧动枯草,旌旗猎猎榆关道。中唐·作者:刘长卿《疲兵篇》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中唐·作者:孟郊《洛桥晚望》
今年苗稼看更弱,枌榆产业须抛却。唐·作者:殷济《无名歌》
桃花颜色好如马,榆荚新开巧似钱。北周·作者:庾信《燕歌行》
水冻菖蒲未生节,关寒榆荚不成钱。北周·作者:宇文招《从军行》
千尺长条百尺枝,月桂星榆相蔽亏。初唐·作者:卢照邻《杂曲歌辞 行路难》
采茶喜钻新榆火,修禊争驱旧虏氛。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三》
都邑缭绕西山阳,桑榆汗漫漳河曲。唐·作者:张说《邺都引》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盛唐·作者:王昌龄《从军行七首 其三》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盛唐·作者:高适《燕歌行》
雨里下山蹋榆皮,莓苔石桥步难移。唐·作者:颜真卿《七言滑语联句》
香炉峰色隐晴湖,种杏仙家近白榆。唐·作者:杜甫《大觉高僧兰若》
道傍榆荚仍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唐·作者:岑参《戏问花门酒家翁》
天下生白榆,白榆直上连天根。唐·作者:皎然《寓兴》
榆落雕飞关塞秋,黄云画角见并州。唐·作者:司空曙《送卢彻之太原谒马尚书》
边霜昨夜堕关榆,吹角当城汉月孤。中唐·作者:李益《听晓角》
砂泉丹井非同味,桂树榆林不并枝。中唐·作者:卢纶《送饯从叔辞丰州幕归嵩阳旧居》
杏花榆荚晓风前,云际离离上峡船。中唐·作者:窦常《之任武陵寒食日途次松滋渡先寄刘员外禹锡》
朔风萧萧动枯草,旌旗猎猎榆关道。中唐·作者:刘长卿《疲兵篇》
榆柳萧疏楼阁闲,月明直见嵩山雪。中唐·作者:孟郊《洛桥晚望》
今年苗稼看更弱,枌榆产业须抛却。唐·作者:殷济《无名歌》
榆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榆】【考證】【辰集中】【木字部】 榆;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542第19〔【禮·內則】菫荁枌楡,兔薧滫 以滑之。〕 謹照原文兔改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