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扛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7
  • 拼音:gāng
  • 繁体:
  • 笔画:6
  • 部首:

扛字寓意

【扛】 káng 用肩膀承担:枪。 gāng 两手举东西:力能鼎。

扛字解释

【扛】[①][gāng][《廣韻》古雙切,平江,見。]亦作“摃1”。(1)双手举重物;抬物。(2)阻拦;横架。(3)用言语顶撞。(4)磕;碰。(5)量词。一犹言大秤一秤。[②][káng][《集韻》虎項切,上講,曉。](1)以肩荷物。(2)担负。[③][gàng]同“槓1”。

扛字诗词来源

【扛】力可扛鼎志干云。食如漏卮气如熏。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三》
若为萧史通家客,情愿扛壶入醉乡。唐·作者:段成式《牛尊师宅看牡丹》
宿坟古剑龙腥匣,环壁灵旗兽缠扛。北宋·作者:蔡襄《漳南十咏 其七 陈将军庙》
拔山扛鼎乌足矜,引绳排根非胜事。北宋·作者:苏颂《和诸君观画鬼拔河》
诗书误身既可信,却忆扛鼎之重瞳。北宋·作者:刘攽《在郡作》
苏君在朝素机警,气排青云力扛鼎。北宋·作者:刘攽《和杨十七伤苏子美》
长松偃蹇卧涧谷,梓匠谁与来扶扛。北宋·作者:范纯仁《次韵曼叔见寄》
百斛明珠便可扛,此书非我谁能双。北宋·作者:苏轼《观子玉郎中草圣》
横绝岭海逾涛泷,珍禽瑰产争牵扛,名王解辫却盖幢。北宋·作者:苏轼《阎立本《职贡图》》
大鼎知难一手扛,此心已自十年降。北宋·作者:苏辙《读传灯录示诸子》
近来直欲扛九鼎,令我畏见笔力强。北宋·作者:苏辙《次韵刘泾见寄》
虎儿笔力能扛鼎,教字玄晖继阿章。北宋·作者:黄庭坚《戏赠米元章二首 其二》
只手扛鼎非吾力,百步穿杨非吾射。北宋·作者:邹浩《送曾仲敷赴庆州司户》
平生虎力鼎可扛,愤气不作咸阳降。北宋·作者:李新《项羽庙》
千里不须劳笔力,从来九鼎尚能扛。北宋·作者:赵鼎臣《送李元量知池州》
知是禁园挑菜日,雕床十扛进金篦。北宋·作者:周彦质《宫词 其二十一》
莫言临绝似获麟,请看笔头扛鼎力。宋·作者:葛胜仲《诸人各见和复和一首》
沈侯笔力鼎可扛,左手截取吴淞江。北宋·作者:晁冲之《谢沈次律水枕》
岂料骑驴冲大尹,政须扛鼎识奇文。宋·作者:王庭圭《谒魏彦成郎中》
欲将笔力扛九鼎,纸上有说能平戎。宋·作者:王庭圭《张持操携徐献之侍郎书见访兼出示著述中兴论诸杂文为赋诗一篇以文轴还之他日亦录寄献之也》

扛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扛】【卯集中】【手字部】 扛; 康熙笔画:7; 页码:页417第23【唐韻】【集韻】【韻會】 古雙切,音杠。【說文】橫關對舉也。【史記·項羽紀】籍長八尺餘,力能扛鼎。【韓愈·贈張籍詩】龍文百斛鼎,筆力可獨扛。 又【集韻】【正韻】 居郞切,音岡。亦舉也。與掆同。或作抗。 又【集韻】虎項切。與 同。荷擔也。詳 字註。 【韻會】通作 。

与扛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扛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