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字的含义
决字的解释
决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6
- 拼音:jué
- 繁体:決
- 笔画:6
- 部首:冫
决字寓意
【决】决 jué 排除阻塞物,疏通水道:“禹决江疏河”。 堤岸被水冲开:决口。溃决。 断定,拿定主意:决定。决断。决计。决然。决胜。决议。犹豫不决。 一定(用在否定词前):决不后退。 决定最后胜败:决赛。决战。 执行死刑:处决。枪决。
决字解释
【决】[①][jué][《廣韻》古穴切,入屑,見。]“夬2”的被通假字。亦作“决1”。(1)排除壅塞,疏通水道。(2)谓掘堤放水。(3)冲破堤岸;堤岸溃破。(4)指堤岸溃破之处,决口。(5)引申指拨开;剖开。(6)穿通。(7)张开。(8)断;断裂。(9)引申为截断。(10)断绝;完毕。(11)引申指决裂。(12)决断;决定。(13)分辨;判断。(14)较量;决定胜负。(15)判决。(16)责打。(17)处死犯人。(18)果断。(19)副词。必然;一定。(20)同“趹”、“駃”。(21)通“抉”。挖出;挑出。(22)通“抉”。揭发。(23)通“抉”。撬开;举。参见“決植”。(24)通“抉”。选取。参见“決善”。(25)通“抉”。古代射箭时套在大拇指上的骨质套子,以便钩弦。俗称扳指。(26)通“抉”。指射箭的动作。(27)通“訣”。辞别,如别。(28)通“訣”。诀窍。(29)古水名。参见“決水”。[②][xuè][《廣韻》呼決切,入屑,曉。]亦作“决2”。迅疾貌。[③][quē][《集韻》苦穴切,入屑,溪。]亦作“决3”。通“缺1”。破裂。
决字诗词来源
【决】垂涕举兵将西伐。伍胥白喜孙武决。先秦·作者:无名氏《穷劫曲》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西汉·作者:刘彻《瓠子歌》
平理请谳决嫌疑。修饰舆马待驾来。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十荡十决无当前,战始三交失蛇矛。魏晋·作者: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
决定嫌疑苏珍之,视表见里宋世轨。南北朝·作者:无名氏《齐人为苏珍之宋世轨语》
净秽两处不生心,壅决何曾有二意。唐·作者:本净《四大无主偈》
玄珠开决三清界,待了齐驱五色云。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二十三》
自有长鸣须决胜,能驰迅走满先筹。唐·作者:蔡孚《打毬篇》
骑射先鸣推任侠,龙韬决胜伫时英。唐·作者:贺朝《从军行》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盛唐·作者:李白《赤壁歌送别》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唐·作者: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五》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唐·作者:杜甫《秋雨叹三首 其一》
白羽曾肉三狻猊,敢决岂不与之齐。唐·作者: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
禁中决册请房陵,前朝长老皆流涕。唐·作者:杜甫《狄明府》
安知决臆追风足,朱汗骖驔犹喷玉。唐·作者: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唐·作者:杜甫《柏学士茅屋》
焉得太阿决屏翳,还令率土见朝曦。唐·作者:钱起《秋霖曲》
名高艺绝何翩翩,几回决胜君王前。唐·作者:皎然《薛卿教长行歌》
忽闻斗酒初决绝,日暮浮云古离别。唐·作者:顾况《宜城放琴客歌》
瓠子决兮将奈何。浩浩洋洋兮虑殚为河。西汉·作者:刘彻《瓠子歌》
平理请谳决嫌疑。修饰舆马待驾来。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十荡十决无当前,战始三交失蛇矛。魏晋·作者:无名氏《陇上为陈安歌》
决定嫌疑苏珍之,视表见里宋世轨。南北朝·作者:无名氏《齐人为苏珍之宋世轨语》
净秽两处不生心,壅决何曾有二意。唐·作者:本净《四大无主偈》
玄珠开决三清界,待了齐驱五色云。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二十三》
自有长鸣须决胜,能驰迅走满先筹。唐·作者:蔡孚《打毬篇》
骑射先鸣推任侠,龙韬决胜伫时英。唐·作者:贺朝《从军行》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盛唐·作者:李白《赤壁歌送别》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唐·作者: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其五》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唐·作者:杜甫《秋雨叹三首 其一》
白羽曾肉三狻猊,敢决岂不与之齐。唐·作者: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
禁中决册请房陵,前朝长老皆流涕。唐·作者:杜甫《狄明府》
安知决臆追风足,朱汗骖驔犹喷玉。唐·作者: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唐·作者:杜甫《柏学士茅屋》
焉得太阿决屏翳,还令率土见朝曦。唐·作者:钱起《秋霖曲》
名高艺绝何翩翩,几回决胜君王前。唐·作者:皎然《薛卿教长行歌》
忽闻斗酒初决绝,日暮浮云古离别。唐·作者:顾况《宜城放琴客歌》
决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决】【子集下】【冫字部】 决; 康熙笔画:6; 页码:页131第29【玉篇】俗決字。(決)【廣韻】【集韻】【韻會】 古穴切,音玦。水名。【水經】決水,出廬江雩婁縣南大別山。【注】俗名爲檀山峴,蓋大別之異名也。其水歷山委注而絡其縣,西北流逕蓼縣故城,灌水注之,故地理志曰:決水北注蓼入灌,灌水於蓼亦入決。 又決決,北方水名。【山海經】龍侯之山,決決之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又行流也。【管子·君臣下篇】決之則行,塞之則止。【左傳·襄三十一年】不如小決使道。 又斷也,判也。【禮·曲禮】夫禮者,所以定親疎,決嫌疑。又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又以齒斷物亦曰決。【禮·曲禮】濡肉齒決,乾肉不齒決。【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銳喙決吻。【疏】鳥乃喙長,決物食之時,以其近喙本決,故云決吻。決如字。又烏穴反。 又開也。【儀禮·鄕射禮】袒決遂。【註】決猶闓也。以象骨爲之,著右大擘指,以鈎絃闓體也。闓音開。【詩·小雅】決拾旣佽。 又絕也,與訣同。【前漢·蘇武傳】李陵與蘇武決去。【註】決,別也。 又決曹,官名。主罪法者。【後漢·黃昌傳】習文法,仕郡爲決曹。 又【廣韻】【集韻】【正韻】 呼決切,音血。疾貌。一曰小飛也。與 通。【莊子·逍遙遊】決起而飛,搶楡枋。決或作 。 又【集韻】苦穴切,音闋。與缺同。或从血作 。亦作決。【史記·秦始皇紀】譬猶騁六驥過決 也。 又涓惠切,音桂。疾貌。【莊子·齊物論】麋鹿見之而決驟。【註】決,徐邈讀古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