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玦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jué
  • 繁体:
  • 笔画:8
  • 部首:

玦字寓意

【玦】 jué 半环形有缺口的佩玉,古代常用以赠人表示决绝:绝人以。 戴于右拇指助拉弓弦之器。俗称“扳指”。

玦字解释

【玦】[①][jué][《廣韻》古穴切,入屑,見。](1)古时佩带的玉器。环形,有缺口。常用作表示决断、决绝的象征物。(2)射箭时钩弦之具。

玦字诗词来源

【玦】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唐·作者:杜甫《哀王孙》
人情厚薄苦须臾,昔似连环今似玦。中唐·作者:韦应物《杂曲歌辞 行路难》
两头纤纤青玉玦,半白半黑头上发。中唐·作者:王建《两头纤纤》
诗翁憔悴斸荒棘,清玉刻佩联玦环。中唐·作者:韩愈《雪后寄崔二十六丞公》
腰下三看宝玦光,项庄掉箾栏前起。中唐·作者:李贺《公莫舞歌》
龙裘金玦杂花光,玉堂调笑金楼子。中唐·作者:李贺《荣华乐》
烧书灭国无暇日,铸剑佩玦惟将军。中唐·作者:李贺《白虎行》
珠缨宝玦遽相触,江风细响修篁丛。北宋·作者:田锡《晓莺》
玦离环合间珠圆,风生玉步声珊珊。北宋·作者:田锡《留别句中正学士》
玦带珊瑚佩解琼,楚云无定好伤情。北宋·作者:丁谓《代意》
墨模几幅许传玩,譬于玦玉终可喜。北宋·作者:梅尧臣《欧阳永叔寄琅琊山李阳冰篆十八字并永叔诗一首欲予继作因成十四韵奉答》
千里脩门对涔浦,好寻遗玦吊三闾。北宋·作者:欧阳修《送张学士知郢州》
群贤落笔富精丽,琼琚宝玦相钩联。北宋·作者:韩维《奉同原甫赋澄心堂纸》
祼圭夷玉清庙器,肯与环玦争玲珑。北宋·作者:司马光《谢始平公以近诗一卷赐示》
妖花烂漫敌清才,邺骑还惊宝玦来。北宋·作者:郑獬《和汪正夫梅 其六》
赐玦应知谢冠佩,杖藜自尔就田庐。北宋·作者:刘攽《寄人》
赤车使者来穹庐,并鞶玉玦通函书。北宋·作者:刘攽《和陆子履鱼胶亦名阿胶可以羽箭又宜妇人贴花钿》
使者左骖黄金玦,紫骝白颠推奇骨。北宋·作者:沈辽《苏武归汉图一首》
至今游人盥濯罢,卧听空阶环玦响。北宋·作者:苏轼《虎跑泉》
邞淇自古北流水,跳波下濑鸣玦环。北宋·作者:苏轼《再过超然台赠太守霍翔》

玦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玦】【午集上】【玉字部】 玦; 康熙笔画:9; 页码:页728第12【唐韻】【集韻】【韻會】古穴切【正韻】居穴切, 音決。【說文】玉佩也。【廣韻】佩如環而有缺,逐臣待命於境,賜環則返,賜玦則絕。義取訣。【史記·項羽紀】范增數以手循玦示項羽。【前漢·五行志】佩之金。【註】師古曰:半環曰玦。【白虎通】君子能決斷則佩玦。玦,環之不周也。 又射者著於右手大指以鉤弦者亦謂之玦。【禮·內則】右佩玦。【詩·衞風·童子佩韘傳】韘,玦也。【疏】玦,挾矢時所以持弦飾也。【釋文】玦,本又作決。【小雅】決拾旣佽。 又【詩話】紫玉玦茶也,烏玉玦墨也。【蘇軾·謝惠茶詩】空煩赤泥印,遠致紫玉玦。【孫莘老寄墨詩】近者唐夫子,遠致烏玉玦。 【集韻】或作璚。

与玦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玦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