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掘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jué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掘字寓意

【掘】 jué 刨,挖:土。井。进。发。挖。 古同“崛”,崛起。 古同“倔”,倔强。

掘字解释

【掘】[①][jué][《廣韻》其月切,入月,羣。][《廣韻》衢物切,入物,羣。](1)挖。(2)方言。辱骂。(3)通“屈”。竭尽;穷尽。(4)通“崛”。突起;翘起。(5)通“倔”。倔强。(6)通“拙”。愚笨;粗劣。[②][kū][《集韻》苦骨切,入没,溪。]通“窟1”。洞穴。参见“2門”、“2穴”。[③][wù][《洪武正韻》五忽切,入質]通“兀1”。寂然不动貌。

掘字诗词来源

【掘】楚荆骸骨遭掘发。鞭辱腐尸耻难雪。先秦·作者:无名氏《穷劫曲》
掘尾狗子自发狂。当死未死齧人伤。南朝宋·作者:释宝志《谶诗二首 其一》
去时禾黍埋地中,饥兵掘土翻重重。中唐·作者:张籍《废居行》
丘坟发掘当官路,何处南阳有近亲。中唐·作者:韩愈《题广昌馆》
故人从军在右辅,为我度量掘臼科。中唐·作者:韩愈《石鼓歌》
剑埋狱底谁深掘,松偃霜中尽冷看。唐·作者:白居易《得微之到官后书备知通州之事怅然有感因成四章 其四》
一朝盗掘坟陵破,龙椁神堂三月火。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草茫茫 惩厚葬也》
嬴氏归山陵已掘,声声犹带发冲冠。中唐·作者:贾岛《听乐山人弹易水》
临渴掘井终难悔。唐·作者:敦煌曲子《十二时 其十二 劝凡夫十二首》
何因掘得江充骨,捣作微尘祭望思。中唐·作者:郑还古《望思台》
待将袍袄重抄了,尽写襄阳播掿词。唐·作者:段成式《寄温飞卿笺纸》
未掘双龙牛斗气,高悬一榻栋梁材。唐·作者:杜牧《怀钟陵旧游四首 其二》
掘沟引水浇蔬圃,插竹为篱护药苗。唐·作者:赵嘏《汉阴庭树》
雷焕丰城掘剑池,年深事远迹依稀。唐·作者:李群玉《宝剑》
拨霞扫雪和云母,掘石移松得茯苓。五代·作者: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其十二》
王恺家中藏难掘,颜回饥僝愁天雪。五代·作者:贯休《还举人歌行卷》
掘兰宫里数名郎,好是乘轺出帝乡。晚唐·作者:黄滔《奉和翁文尧戏寄》
文锋斡破造化窟,心刃掘出兴亡根。晚唐·作者:顾云《池阳醉歌赠匡庐处士姚岩杰》
未开水府珠先见,不掘丰城剑自辉。五代至宋初·作者:谭用之《寄阎记室》
五步掘一堑,当途如坏堤。北宋·作者:梅尧臣《淘渠》

掘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掘】【卯集中】【手字部】 掘;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438第02【唐韻】衢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渠勿切, 音倔。【說文】搰也。【孟子】有爲者辟若掘井。 又與堀通。突也。【詩·曹風】蜉蝣掘閱。【疏】此蟲土裏化生,其掘地而出,形容鮮閱也。 又特起貌。【揚雄·甘泉賦】洪臺掘其獨出兮。【註】亦作崛 又盡也。【揚子·太玄經】掘變極物窮情。【註】盡變動之事,以窮萬物之情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其月切,音橜。穿也。【易·繫辭】掘地爲臼。 又或作闕。【左傳·隱元年】闕地及泉。 又【集韻】胡骨切,音鶻。義同。 又苦骨切,音窟。揚也。 又與窟通。【戰國策】蘇秦,特窮巷掘門桑戸棬樞之士耳。【註】掘即窟。古字通。 又【韻會】【正韻】 五忽切。與兀通。【莊子·田子方】掘若槁木,似遺物離人而立於獨也。 又【韻補】叶敕律切,音黜。【韓愈詩】遺我一言重,跽受惕齊栗。辭慳義卓闊,呀豁疾掊掘。 又【史記·貨殖傳】田農掘業。【註】徐廣曰:古拙字亦作掘。或作撅。又作 。

与掘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掘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