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字的含义
吏字的解释
吏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6
- 拼音:lì
- 繁体:吏
- 笔画:6
- 部首:口
吏字寓意
【吏】吏 lì 旧时代的大小官员:吏治。官吏。 旧指小公务员:吏员。胥吏(地方官府中办理文书的人)。
吏字解释
【吏】[①][lì][《廣韻》力置切,去志,來。]亦作“叓2”。(1)古代对官员的通称。(2)指官府中的胥吏或差役。(3)治理;为官。(4)指使为官。
吏字诗词来源
【吏】和抚四夷不易哉。刀笔之吏臣执之。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郡国吏功差次之。乘舆御物主治之。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乐吏民兮永未央。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城上乌鸣哺父母。府中诸吏皆孝友。汉·作者:无名氏《会稽童谣》
遥看白马津上吏。传道黄龙征戍儿。南梁·作者:萧子显《燕歌行》
妾婿府中轻小吏,即今来往专城里。南梁·作者:徐伯阳《日出东南隅行》
榜人欲歌先扣枻,津吏犹醉强持船。西梁·作者:沈君攸《桂楫泛河中》
弟为官吏马食粟。何惜钱刀来我赎。隋·作者:无名氏《隔谷歌 其二》
俗吏三年何足论,每将荣辱在朝昏。初唐·作者:郭震《寄刘校书》
非吏非隐晋尚书,一丘一壑降乘舆。初唐·作者:刘宪《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
吏部明年拜官后,西城必与故人期。盛唐·作者:李颀《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数年作吏家屡空,谁道黑头成老翁。盛唐·作者:李颀《欲之新乡荅崔颢綦毋潜》
昨日公车见三事,明君赐衣遣为吏。盛唐·作者:李颀《荅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白裌春衫仙吏赠,乌皮隐几台郎与。盛唐·作者:李颀《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
一朝出宰汾河间,明府下车人吏闲。盛唐·作者: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盛唐·作者:李颀《送陈章甫》
何必淮南投小吏,飞来□□化为金。唐·作者:李昂《驯鸽篇》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唐·作者:祖咏《望蓟门》
电傍两星土功吏,腾蛇室上二十二。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六 北方七宿》
陈仓邑吏惊烽火,太白山人讶鼓鼙。唐·作者:苏广文《春日过田明府遇焦山人》
郡国吏功差次之。乘舆御物主治之。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乐吏民兮永未央。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城上乌鸣哺父母。府中诸吏皆孝友。汉·作者:无名氏《会稽童谣》
遥看白马津上吏。传道黄龙征戍儿。南梁·作者:萧子显《燕歌行》
妾婿府中轻小吏,即今来往专城里。南梁·作者:徐伯阳《日出东南隅行》
榜人欲歌先扣枻,津吏犹醉强持船。西梁·作者:沈君攸《桂楫泛河中》
弟为官吏马食粟。何惜钱刀来我赎。隋·作者:无名氏《隔谷歌 其二》
俗吏三年何足论,每将荣辱在朝昏。初唐·作者:郭震《寄刘校书》
非吏非隐晋尚书,一丘一壑降乘舆。初唐·作者:刘宪《奉和圣制幸韦嗣立山庄》
吏部明年拜官后,西城必与故人期。盛唐·作者:李颀《送五叔入京兼寄綦毋三》
数年作吏家屡空,谁道黑头成老翁。盛唐·作者:李颀《欲之新乡荅崔颢綦毋潜》
昨日公车见三事,明君赐衣遣为吏。盛唐·作者:李颀《荅高三十五留别便呈于十一》
白裌春衫仙吏赠,乌皮隐几台郎与。盛唐·作者:李颀《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
一朝出宰汾河间,明府下车人吏闲。盛唐·作者:李颀《送刘四赴夏县》
长河浪头连天黑,津口停舟渡不得。盛唐·作者:李颀《送陈章甫》
何必淮南投小吏,飞来□□化为金。唐·作者:李昂《驯鸽篇》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唐·作者:祖咏《望蓟门》
电傍两星土功吏,腾蛇室上二十二。唐·作者:王希明《丹元子步天歌 其六 北方七宿》
陈仓邑吏惊烽火,太白山人讶鼓鼙。唐·作者:苏广文《春日过田明府遇焦山人》
吏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吏】【丑集上】【口字部】 吏; 康熙笔画:6; 页码:页176第02【唐韻】力置切【集韻】【韻會】良志切【正韻】力地切, 音利。【說文】吏,治人者也。从一从史。【徐鍇曰】吏之治人,心主於一,故从一。【書·胤征】天吏逸德,烈于猛火。【禮·曲禮】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 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左傳·成二年】王使委于三吏。【註】三吏,三公也。 又【韻會】府史之屬亦曰吏。【周禮·天官·大宰】八則,三曰廢置以馭其吏。【前漢·百官公卿表】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爲長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爲少吏。【註】師古曰:吏,理也。主理其縣內也。 又姓。【正字通】漢吏宗,王莽時人。 又【五音集韻】神至切,音示。奉也,職事也,勞也。 【說文】本作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