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字的含义
延字的解释
延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7
- 拼音:yán
- 繁体:延
- 笔画:6
- 部首:廴
延字寓意
【延】延 yán 引长:延长(ch俷g )。延续。蔓延。延年益寿。 展缓,推迟:延迟。延缓。延宕。延误。 引进,请:延聘(聘请)。延纳。延师。延医。 姓。
延字解释
【延】[①][yán][《廣韻》以然切,平仙,以。][《廣韻》予線切,去線,以。](1)长;远。(2)高。参见“延樓”。(3)延续;延长;伸长。(4)展开;蔓延。(5)达到;及于。(6)引导;引入;迎接。(7)诱引;引发。(8)聘请;邀请;招揽。(9)连接。(10)搬运。(11)指时间往后推移。(12)陈设。(13)传播;传扬。(14)通“埏”。参见“延道”。(15)通“綖”。覆在冕上的布。(16)引申为倾覆。参见“延鼎”。(17)通“羨”。盈馀。(18)通“誕”。欺骗。(19)姓。汉有延广。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下》。
延字诗词来源
【延】凤延颈兮泣交颐。■■悲兮涕陨零。汉·作者:无名氏《李翊夫人碑叹》
永延长兮膺天庆。东汉·作者:班固《白雉诗》
延寿命兮光此都。东汉·作者:班固《论功歌诗二首 其一 灵芝歌》
凝华结藻久延立。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三》
延思万里挂长河。翻惊汉阴动湘娥。南朝宋·作者:吴迈远《楚朝曲》
为君娇凝复迁延。流目送笑不敢言。南朝宋·作者:汤惠休《白纻歌三首 其二》
想玉颜兮有目中,徒踟蹰兮增延伫。南梁·作者:萧统《示云麾弟》
感子单诚不延次。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八》
望岁祈农神所听,延祥介福岂云虚。隋末唐初·作者:褚亮《郊庙歌辞 享先农乐章 舒和》
冀延神鉴俯兰樽,式表虔襟陈桂俎。初唐·作者:武则天《郊庙歌辞 武后明堂乐章 徵音》
除灾辟患宜君王,益寿延龄后天地。唐初·作者:李峤《宝剑篇》
汉家五叶才且雄,宾延万灵朝九戎。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不信草经延暮齿,惟求青史列虚名。初唐·作者:刘希夷《北邙篇》
百壶渌酒千斤肉,大道连延障锦轴。唐·作者: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
屈身延士礼优异,四方英俊如云翔。初唐·作者:岑羲《黄金台》
春潭滉漾接隋宫,宫阙连延潭水东。唐·作者:万齐融《三日绿潭篇》
天启神龙生碧泉,泉水灵源浸迤延。唐·作者:张九龄《奉和圣制龙池篇》
日月延人人自忙,分明真道不穷阳。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六》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其一 从军行二首》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盛唐·作者:王维《出塞》
永延长兮膺天庆。东汉·作者:班固《白雉诗》
延寿命兮光此都。东汉·作者:班固《论功歌诗二首 其一 灵芝歌》
凝华结藻久延立。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三》
延思万里挂长河。翻惊汉阴动湘娥。南朝宋·作者:吴迈远《楚朝曲》
为君娇凝复迁延。流目送笑不敢言。南朝宋·作者:汤惠休《白纻歌三首 其二》
想玉颜兮有目中,徒踟蹰兮增延伫。南梁·作者:萧统《示云麾弟》
感子单诚不延次。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八》
望岁祈农神所听,延祥介福岂云虚。隋末唐初·作者:褚亮《郊庙歌辞 享先农乐章 舒和》
冀延神鉴俯兰樽,式表虔襟陈桂俎。初唐·作者:武则天《郊庙歌辞 武后明堂乐章 徵音》
除灾辟患宜君王,益寿延龄后天地。唐初·作者:李峤《宝剑篇》
汉家五叶才且雄,宾延万灵朝九戎。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不信草经延暮齿,惟求青史列虚名。初唐·作者:刘希夷《北邙篇》
百壶渌酒千斤肉,大道连延障锦轴。唐·作者: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
屈身延士礼优异,四方英俊如云翔。初唐·作者:岑羲《黄金台》
春潭滉漾接隋宫,宫阙连延潭水东。唐·作者:万齐融《三日绿潭篇》
天启神龙生碧泉,泉水灵源浸迤延。唐·作者:张九龄《奉和圣制龙池篇》
日月延人人自忙,分明真道不穷阳。唐·作者:张果《金虎白龙诗 其六》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盛唐·作者:李白《相和歌辞 其一 从军行二首》
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山野火烧。盛唐·作者:王维《出塞》
延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延】【寅集下】【廴字部】 延; 康熙笔画:7; 页码:页352第30【唐韻】以然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然切, 音綖。【說文】長行也。 又【廣韻】進也。【禮·射義】孔子使子路執弓矢出延射。【儀禮·覲禮】 者延之曰升。【註】從後詔禮曰延。延,進也。 又【爾雅·釋詁】長也。【揚子·方言】延永,長也。凡施於年者謂之延,施於衆長謂之永。【班固·西京賦】歷十二之延祚。 又【廣韻】遠也。【史記·蒙恬傳】延袤萬餘里。 又【爾雅·釋詁】 也。【疏】鋪 也。 又【正韻】納也。【前漢·公孫弘傳】弘起客館,開東閣,以延賢人。 又【集韻】及也。【書·大禹謨】賞延于世。 又【廣韻】稅也,言也。 又【韻會】遷延也,淹久貌。【左傳·襄十四年】晉人謂之遷延之役。【註】遷延,却退也。【張衡·西京賦】遷延邪睨。【註】李善曰:遷延,引身也。 又盤屈曰宛延。【揚雄·甘泉賦】颺翠氣之宛延。【註】宛延,長曲貌。 又【爾雅·釋詁】閒也。【疏】謂閒 。今墓道也。【左傳·隱元年隧而相見註】隧若今延道。 又【韻會】州名。漢高奴縣,後魏置延州。 又地名。【左傳·隱元年】至於廩延。【註】廩延,鄭邑。 留酸棗縣北有延津。又【昭二十七年】延州來季子聘於上國。【註】季子本封延陵,後復封州來,故曰延州來。又【前漢·地理志】張掖郡有居延縣。【註】居延澤在東北,古文以爲流沙。 又姓。【後漢·延篤傳】篤,南陽人,爲京兆尹。 又【集韻】以淺切,音演。冕上覆也。【禮·玉藻】天子玉藻十有二旒,前後邃延。【集韻】或作綖。 又【廣韻】于線切【集韻】【韻會】延面切, 音羨。【集韻】延,及也。【張衡·西京賦】重閨幽闥,轉相踰延。望 窱以逕庭,渺不知其所返。【註】延言互相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