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字的含义
潼字的解释
潼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16
- 拼音:tóng
- 繁体:潼
- 笔画:15
- 部首:氵
潼字寓意
【潼】潼 tóng 〔潼关〕a.关名,在中国陕西省东部;b.地名,在中国陕西省东部。 〔潼潼〕高的样子。
潼字解释
【潼】[①][tóng][《廣韻》徒紅切,平東,定。](1)水名。在陕西省潼关县境。(2)水名。在四川省梓潼县境。也称小潼水。(3)水名。在安徽省五河县境。(4)关隘名。在陕西省潼关县。(5)见“潼滃”。(6)见“潼潼”。[②][chōng][《廣韻》尺容切,平鍾,昌。]水流灌注或水力撞击。[③][zhōng][《集韻》諸容切,平鍾,章。]见“潼3溶”。
潼字诗词来源
【潼】胡来不觉潼关隘,龙起犹闻晋水清。唐·作者:杜甫《诸将五首 其二》
曾为掾吏趋三辅,忆在潼关诗兴多。唐·作者:杜甫《览物》
不闻汉主放妃嫔,近静潼关埽蜂蚁。唐·作者:杜甫《青丝》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中唐·作者: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梓潼眷属何年别,长寿坛场近日开。唐·作者:白居易《赠僧五首 清闲上人》
雪晴雨霁潼关道,仙掌分明几度逢。唐·作者:任宇《新安郡北百馀里即黄山西北有峰高出颇类大华因目为小华山前郡守才客题咏至多偶登斯楼因成一绝》
恰似入京朝圣主,祇到潼关便即休。唐·作者:良价《答僧问如何是主中主》
人间路有潼江险,天外山惟玉垒深。唐·作者:李商隐《写意》
潼关地接古弘农,万里高飞雁与鸿。唐·作者:李商隐《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
梓潼不见马相如,更欲南行问酒垆。唐·作者:李商隐《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怀谯秀》
如今更有将军否,移取潼关向北来。唐·作者:孟迟《新安故关》
汤成召浴果不至,潼关已溢渔阳师。唐·作者:郑嵎《津阳门诗》
如何未尽此行役,西入潼关云木秋。唐·作者:刘沧《秋日寓怀》
秋期又涉潼关路,不得年年向此居。唐·作者:刘沧《江城晚望》
潼津罢警有招提,近百年无战马嘶。唐·作者:皮日休《题潼关兰若》
是时西面官军入,拟向潼关为警急。唐末至五代·作者:韦庄《秦妇吟》
潼关一败吴儿喜,簇马骊山看御汤。唐末·作者:司空图《剑器》
潼江水上杨花雪,刚逐孤舟缭绕飞。唐末·作者:郑谷《东蜀春晚》
大河波浪激潼关,青兕胡为伏此山。晚唐·作者:陆希声《阳羡杂咏十九首 石兕台》
尘惊骑透潼关锁,云护龙游渭水波。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开元即事》
曾为掾吏趋三辅,忆在潼关诗兴多。唐·作者:杜甫《览物》
不闻汉主放妃嫔,近静潼关埽蜂蚁。唐·作者:杜甫《青丝》
荆山已去华山来,日出潼关四扇开。中唐·作者:韩愈《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
梓潼眷属何年别,长寿坛场近日开。唐·作者:白居易《赠僧五首 清闲上人》
雪晴雨霁潼关道,仙掌分明几度逢。唐·作者:任宇《新安郡北百馀里即黄山西北有峰高出颇类大华因目为小华山前郡守才客题咏至多偶登斯楼因成一绝》
恰似入京朝圣主,祇到潼关便即休。唐·作者:良价《答僧问如何是主中主》
人间路有潼江险,天外山惟玉垒深。唐·作者:李商隐《写意》
潼关地接古弘农,万里高飞雁与鸿。唐·作者:李商隐《奉和太原公送前杨秀才戴兼招杨正字戎》
梓潼不见马相如,更欲南行问酒垆。唐·作者:李商隐《梓潼望长卿山至巴西复怀谯秀》
如今更有将军否,移取潼关向北来。唐·作者:孟迟《新安故关》
汤成召浴果不至,潼关已溢渔阳师。唐·作者:郑嵎《津阳门诗》
如何未尽此行役,西入潼关云木秋。唐·作者:刘沧《秋日寓怀》
秋期又涉潼关路,不得年年向此居。唐·作者:刘沧《江城晚望》
潼津罢警有招提,近百年无战马嘶。唐·作者:皮日休《题潼关兰若》
是时西面官军入,拟向潼关为警急。唐末至五代·作者:韦庄《秦妇吟》
潼关一败吴儿喜,簇马骊山看御汤。唐末·作者:司空图《剑器》
潼江水上杨花雪,刚逐孤舟缭绕飞。唐末·作者:郑谷《东蜀春晚》
大河波浪激潼关,青兕胡为伏此山。晚唐·作者:陆希声《阳羡杂咏十九首 石兕台》
尘惊骑透潼关锁,云护龙游渭水波。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开元即事》
潼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潼】【巳集上】【水字部】 潼;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651第11【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 音同。水名。【說文】水出廣漢梓潼北界。 又水名。【水經注】潼水,出江夏郡之曲陵縣西北潼山。 又水名。【潘岳·西征賦】愬黃巷以濟潼。【註】潼水,在華隂縣界。 又海名。【王子年·拾遺記】北極之外,有潼海之水。 又潼潼,高貌。【宋玉·高唐賦】沫潼潼而高厲。 又【廣韻】【集韻】【韻會】 他東切,音通。義同。 又【廣韻】尺容切【集韻】昌容切, 音衝。義同。一曰水壞道。 又潼容,車裳也,見【周禮·巾車註】。 又【集韻】【類篇】 諸容切,音鍾。溼貌。考證:〔【潘岳·西征賦】愬黃卷以濟潼。〕 謹按文選註車駕東行到黄巷亭。卷改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