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旃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zhān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旃字寓意

【旃】 zhān 古代一种赤色曲柄的旗。 同“毡”。 文言助词,相当于“之”或“之焉”:“天其殃之也,其将聚而歼”。

旃字解释

【旃】[①][zhān][《廣韻》諸延切,平仙,章。]亦作“旜1”。亦作“1”。亦作“1”。(1)赤色、无饰、曲柄的旗。(2)泛指旌旗。(3)表彰。(4)之,焉。(5)通“氈”。

旃字诗词来源

【旃】兴和尽敬咸在旃。南梁·作者:沈约《梁三朝雅乐歌十九首 其十二》
旃檀晓阁金舆度,鹦鹉晴林采眊分。初唐·作者:沈佺期《从幸香山寺应制》
飞花檐卜旃檀香,结实如缀摩尼珠。唐·作者:顾况《谅公洞庭孤橘歌》
知己满朝留不住,贵臣河上拥旌旃。中唐·作者:武元衡《送李秀才赴滑州诣大夫舅》
初还相印罢戎旃,获守皇居在紫烟。中唐·作者:李逢吉《酬致政杨祭酒见寄》
休疑粉黛加铤刃,玉女旃檀侍佛前。唐·作者:史凤《传香枕》
彤幢绛旃紫纛幡,炎官热属朱冠裈。中唐·作者: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石门长老身如梦,旃檀成林手所种。中唐·作者:柳宗元《戏题石门长老东轩》
旃檀刻像今犹少,白石镌经古未曾。唐·作者:熊孺登《送准上人归石经院》
甘露洒空惟一味,旃檀移植自成薰。唐·作者:李德裕《戏赠慎微寺主道安上座三僧正》
危楼高架泬寥天,上相闲登立䌽旃。中唐·作者:殷尧藩《和赵相公登鹳雀楼》
三佐戎旃换朱绂,一辞兰省见清秋。唐·作者:赵嘏《寄淮南幕中刘员外》
吟处美人擎笔砚,行时飞鸟避旌旃。唐·作者:方干《献浙东王大夫二首 其一》
应有旧枝无处觅,万株风里卓旌旃。唐·作者:薛能《杂曲歌辞 其八 杨柳枝》
炉爇旃檀不称贫,霏霏玉露湿禅巾。五代·作者:贯休《秋夜怀嵩少因寄洛中旧知》
兹地曾栖菩萨僧,旃檀楼殿瀑崩腾。五代·作者:贯休《游金华山禅院》
赤旃檀塔六七级,白菡萏花三四枝。五代·作者:贯休《书石壁禅居屋壁》
交情澹泊应长在,俗态流离且勉旃。唐末·作者:罗隐《寄崔庆孙》
二转郎曹自勉旃,莎阶吟步想前贤。唐·作者:张乔《省中偶作》
时添瀑布新瓶水,旋换旃檀旧印灰。唐末至五代·作者:齐己《自贻》

旃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旃】【卯集下】【方字部】 旃;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482第17【唐韻】【集韻】【韻會】 諸延切,音饘。【說文】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周禮曰:通帛爲旃。○按《周禮·春官》司常,今作旜。【爾雅·釋天】因章曰旃。【註】以帛練爲旒,因其文章,不復畫之。【釋名】旃,戰也。戰戰恭已而已也。三孤所建,象無事也。【左傳·昭二十年】旃以招大夫。 又【博雅】旃,之也。【詩·魏風】上愼旃哉。【左傳·桓九年】虞公求旃。 又【小爾雅】旃,焉也。【詩·唐風】舍旃舍旃。【箋】旃之言焉也。 又【爾雅·釋天】太歲在乙曰旃蒙。 又【史記·匈奴傳】被旃裘。【前漢·王褒傳】夫荷旃被毳者。 又【韻補】叶之人切。【陸雲·夏府君誄】廣命俊乂,惟弓與旃。震我聲敎,遇響惟殷。

与旃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旃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