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班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bān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班字寓意

【班】 bān 一群人按次序排成的行列:排。按部就。 工作或学习的组织:组。级。长。主任。领。 军队编制中的基层单位,在“排”以下。 工作按时间分成的段落,亦指工作场所:早。下。值房。 定时开行(x妌g )的:车。机。期。 量词(a.用于人群,如“这人真能干”;b.用于定时开行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他搭下一飞机走”)。 调回或调动(军队):师。兵。 古同“斑”,杂色。 姓。

班字解释

【班】[①][bān][《廣韻》布還切,平删,幫。](1)本指分瑞玉,见《说文·玨部》。引申为赐予或分给。(2)颁布。(3)分等列序;排列。(4)职位等次;等级。(5)等同;并列。(6)指职位相同的人。(7)行列。(8)特指朝。(9)按照职务或为某种需要而编成的组织。(10)旧时对剧团的称呼。(11)指妓院。参见“子”。(12)军队的基层单位。(13)指一天之内规定的工作(或执勤)时间。(14)铺放。(15)盘旋不进。参见“如”。(16)离群。参见“馬”。(17)返回。(18)古代方言。指虎。(19)指画有虎形的箭靶。(20)量词。(21)通“斑”。杂色,亦指杂色斑点或斑纹。(22)通“斑”。指鬓发花白。(23)用同“搬”。搬取。(24)用同“扳”。扭转,使物体改变方向或位置。(25)姓。秦有壹。[②][biàn]通“辨1”。通“辯1”。(1)区别,辨别。(2)治理。(3)周遍。

班字诗词来源

【班】空班独坐惭羊质,嗣以书记臣敢匹。南梁·作者:萧衍《清暑殿效柏梁体》
已入中山冯后帐。复上皇帝班姬床。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五》
班姬失宠颜不开。奉帚供养长信台。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五》
车马处处尽成阴,班荆促席对芳林。西梁·作者:沈君攸《羽觞飞上苑》
飞燕侍寝昭阳殿,班姬饮恨长信宫。初唐·作者:沈佺期《凤箫曲》
微臣捧日变寒灰,远惭班左愧游陪。初唐·作者:李显《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分班晓入翔鸳阁,直舍旁连浴凤池。唐·作者:张说《句》
便令海内休戈矛,何用班超定远侯,史臣书之得已不。盛唐·作者:王昌龄《箜篌引》
雉子班奏急管弦,倾心酒美尽玉碗。盛唐·作者:李白《雉朝飞》
甄妃为妒出层宫,班女因猜下长信。唐·作者:王諲《后庭怨》
羞同班女高秋扇,欲照明王乙夜书。唐·作者:刘庭琦《奉和圣制瑞雪篇》
忆昨逍遥供奉班,去年今日侍龙颜。唐·作者:杜甫《至日遣兴奉寄北省旧阁老两院故人二首 其二》
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唐·作者:杜甫《滕王亭子》
一卧沧江惊岁晚,几回青琐照朝班。唐·作者:杜甫《秋兴八首 其五》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唐·作者:杜甫《忆昔二首 其二》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盛唐·作者:崔颢《七夕》
春风吹花乱扑户,班倢车声不至啼。唐·作者:王沈《相和歌辞 倢伃怨》
北斗星移银汉低,班姬愁思凤城西。唐·作者:王偃《杂曲歌辞 夜夜曲》
何事翻飞不及群,虎班突骑来纷纷。唐·作者:韩翃《寄雍丘窦明府》

班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班】【午集上】【玉字部】 班;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731第19〔古文〕 【廣韻】布還切【集韻】【韻會】【正韻】逋還切, 音頒。【書·堯典】班瑞于羣后。 又【爾雅·釋言】班,賦也。【註】謂布與。【書·洪範】武王旣勝殷,邦諸侯班宗彝。【傳】賦宗廟彝器酒罇賜諸侯。【左傳·襄二十六年】班荆相與食。【註】班,布也。【公羊傳·僖三十一年】晉侯執曹伯,班其所取侵地于諸侯。 又【博雅】班,秩序也。【左傳·文六年】趙孟曰:辰嬴賤班在九人。【註】班,位也。 又【集韻】次也。【左傳·桓六年】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使魯爲其班。【註】班,次也。 又【集韻】別也。【左傳·襄十八年】有班馬之聲。【註】班,別也。夜遁馬不相見,故作離別聲也。 又徧也。【晉語】車班外內,順以訓之。【註】班,徧也。 又【揚子·方言】班,徹列也。北燕曰班,東齊曰徹。【易·屯卦】乗馬班如。【疏】六四應初,故乗馬也。慮二妨已路,故初時班如旋也。【書·大禹謨】班師振旅。 又雜色也。【禮·王制】班白者不提挈。【註】雜色曰班。 又班班,車聲。【後漢·五行志】車班班入河閒。 又姓。【風俗通】楚令尹鬪班之後。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班氏。【註】屬代郡。 又班茅,蟲名。【古今注】藥種有五物,五曰班茅,戎鹽解之。 又【集韻】或作辨。【前漢·王莽傳】辨社諸侯。 又【韻會】通作般。【左傳·成十三年】鄭公子班自訾求入于大宮。【釋文】班,本亦作般。【前漢·郊祀歌】先以雨,般裔裔。【註】先以雨,言神欲行,令雨先驅也。般,讀與班同,布也。裔裔,飛流之貌。 又【韻補】叶 連切,音鞭。【何晏·景福殿賦】光明熠爚,文彩璘班,淸風萃而成響,朝日曜而增鮮。 【廣韻】俗作 。【正韻】亦作頒朌。考證:〔又姓。【風俗通】楚令尹闕班之後。〕 謹照廣韻所引風俗通,闕班改鬪班。

与班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班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