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敏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mǐn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敏字寓意

【敏】 mǐn 迅速,灵活:捷。感。锐。达(捷而通达事理)。灵。聪。神经过。 奋勉:求(勉力以求)。

敏字解释

【敏】[①][mǐn][《廣韻》眉殞切,上軫,明。](1)疾速;捷。(2)通达;聪慧。(3)勤勉。(4)审慎;庄敬。(5)才能。(6)通“憫”。(7)通“拇”。足大趾。(8)姓。明有御史生。见明顾起元《客座赘语·僻姓》。

敏字诗词来源

【敏】崔侯文章苦捷敏,高浪驾天输不尽。中唐·作者:韩愈《赠崔立之评事》
买羊沽酒谢不敏,偶逢明月曜桃李。中唐·作者:韩愈《寄卢仝》
闭智塞聪韬锐敏。旷然忘怀绝彼此。唐·作者:敦煌曲子《行路难 无心律 存十二首 其九 第十三》
敏手何妨误汰金,敢怀私忿敩羊斟。唐末·作者:韩偓《奉和峡州孙舍人肇荆南重围中寄诸朝士二篇时李常侍洵严谏议龟李起居殷衡李郎中冉皆有继和余久有是债今至湖南方暇牵课 其一》
日离黄道十年昏,敏手重开造化门。唐末·作者:韩偓《八月六日作四首 其一》
砻琢已曾经敏手,研磨终见透坚心。唐末至五代·作者:齐己《谢人惠端溪砚》
诗中敏手兼无敌,射落霜雕钓得鳌。北宋·作者:杨亿《次韵和钱崇班再寄之什》
百里字人须敏政,千金酌水更惩贪。北宋·作者:杨亿《表弟李宗元知桂州阳朔县》
自惭才识非通敏,不得同归得异端。北宋·作者:释智圆《寄瑞应经疏及注阴符经与体元上人》
异表英奇非世出,惠心通敏尽生知。北宋·作者:夏竦《寿春郡王阁春帖子 其四》
敏手机心颇自安,遮藏有路巧千般。北宋·作者:夏竦《观藏珠》
润波仍跨洪河曲,敏政将肥瘠鲁民。北宋·作者:宋祁《杨都官日严赴郓州》
漫引双旌非敏政,馀波须仰富民侯。北宋·作者:宋祁《寄献淮阳陈相公》
笔供五吏词休敏,簟展双纹睡正凉。北宋·作者:梅尧臣《次韵和原甫阁下午寝晚归见示》
倾肝沥胆谢不敏,岂可便恃张良才。北宋·作者:梅尧臣《闻密赐》
四坐稽颡叹辩敏,文字响亮如清球。北宋·作者:梅尧臣《寄维阳许待制》
俨然正直好礼让,才敏明辩超无伦。北宋·作者:苏洵《自尤》
高谈欲出稠人右,敏政当居俗吏前。北宋·作者:李觏《送沈秘校》
敏学高文俊茂身,少年今见鲁公孙。北宋·作者:韩维《送曾通直入京》
成都敏行字无演,所谓万星中一月。北宋·作者:文同《送无演归成都》

敏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敏】【卯集下】【攴字部】 敏;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471第04〔古文〕勄【唐韻】眉殞切【集韻】美殞切, 音愍。【說文】疾也。【釋名】敏,閔也。進敘無否滯之言也,故汝潁言敏曰閔。【書·大禹謨】黎民敏德。又【說命】惟學遜志務時敏。【詩·大雅】殷士膚敏。 又【類篇】足大指名。【詩·大雅】履帝武敏歆。【箋】敏,拇也。 又【爾雅·釋樂】商謂之敏。【註】五音之別名。 又【博雅】捷敏,亟也。【諡法解】速也。【廣韻】聰也,達也。【玉篇】敬也,莊也。 又【韻補】叶母鄙切。【詩·小雅】農夫克敏。與止喜叶。【前漢·敘傳】宣之四子淮陽聰敏,舅氏籧篨,幾陷大理。勄字从 作。

与敏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敏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