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磔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拼音:zhé
  • 繁体:
  • 笔画:15
  • 部首:

磔字寓意

【磔】 zhé 古代分裂牲体以祭神。 古代一种酷刑,把肢体分裂:刑。 汉字笔形之一,即“捺(n )”。

磔字解释

【磔】[①][zhé][《廣韻》陟格切,入陌,知。](1)古代祭祀时分裂牲畜肢体。(2)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车分裂人体。(3)五代时始置的一种凌迟酷刑,俗称剐刑。(4)斩杀;捕杀。(5)截断。(6)张开。(7)投掷;砸。(8)用钉钉住。(9)见“卓”。(10)象声词。参见“索”、“”、“格”。(11)汉字书法的捺笔。

磔字诗词来源

【磔】正穿诘曲崎岖路,更听钩辀格磔声。唐·作者: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送寒旁磔迎和令,率土群生仰昊旻。北宋·作者:晏殊《奉和圣制除夜 其一》
独当屋脊恣扯磔,啄肉披肝肠弃捐。北宋·作者:梅尧臣《普净院佛阁上孤鹘》
天池鲫鱼长一尺,鳞光鬣动杨枝磔。北宋·作者:梅尧臣《戏酬高员外鲫鱼》
猬毛苍苍磔不死,铜盘矗矗钉头生。北宋·作者:梅尧臣《采芡》
区区鲁国争蜗角,矗矗齐城磔猬毛。北宋·作者:张方平《登泰山太平顶》
城高树古禽鸟野,声响格磔寒毰毸。北宋·作者:欧阳修《归雁亭》
南堂之南可数到,列树六本翠磔磔。北宋·作者:韩维《种柏寄苏子美》
有时勃窣盘跚舞,忽地钩辀格磔飞。北宋·作者:文同《锦鸡》
彼某氏者尔何人,敢自欺诬被诛磔。北宋·作者:文同《霹雳》
雷张两翅但拍拍,首尾挽之足双磔。北宋·作者:文同《许中正捕龙雷》
小雨班班拂晓除,新禽格磔静相呼。北宋·作者:王圭《较艺书事再呈永叔并同院诸公》
跨鞍缆辔趋上府,发拳须磔指欲零。北宋·作者:司马光《苦寒行》
社中神狐倏闪内,脑尾分磔垂弓櫜。北宋·作者:曾巩《一鹗》
中官系龙沉玉册,小吏磔狗浇银觥。北宋·作者:王安石《九井》
儿童窃食不知禁,格磔山禽满院飞。北宋·作者:孙觉《句 其二》
翁躯腥刀子磔俎,日嚼血肉犹经年。北宋·作者:王令《张巡》
犹恐盛阴鬼所随,磔傩于门驱使驰。北宋·作者:王令《古庙》
天赐六丁皆剑矛,取螾拔角磔大幽。北宋·作者:王令《龙角歌和崔公度伯易》

磔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磔】【午集下】【石字部】 磔;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835第04【唐韻】【集韻】【韻會】 陟格切,音摘。張也,開也,裂也,剔也。【前漢· 法志】諸死 皆磔於市。景帝中二年,改磔曰棄市,勿復磔。【師古曰】謂張其尸也。 又裂牲亦謂之磔。【禮·月令】季春命國難,九門磔攘,以畢春氣。 又書法,右下爲磔。【崔瑗·永字八法歌】硺騰峻而速進,磔憶昔以遲移。 又【爾雅·釋天】祭風曰磔。【孫炎曰】旣祭,披磔其牲,以散風也。或省作矺。 又叶竹棘切,音陟。【蘇轍·除日詩】念同去鄕里,此節已三失。楚人重歲時,爆竹鳴磔磔。

与磔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磔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