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柘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zhè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柘字寓意

【柘】 zhè 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有长刺,叶卵形,可以喂蚕,皮可以染黄色,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黄。蚕。丝。 古同“蔗”,甘蔗。

柘字解释

【柘】[①][zhè][《廣韻》之夜切,去禡,章。]亦作“樜1”。(1)木名。桑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形或椭圆形,头状花序,果实球形。叶可喂蚕,木质密致坚韧,是贵重的木料,木汁能染赤黄色。(2)指叶。(3)唐教坊舞曲《枝舞》的省称。(4)通“蔗”。甘蔗。参见“漿”。(5)姓。春秋有越大夫稽。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柘字诗词来源

【柘】黄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丝两头系。隋·作者:无名氏《捉搦歌 其四》
桑柘悠悠水蘸堤,晚风晴景不妨犁。盛唐·作者:储光羲《田家即事》
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埽除即日平。唐·作者:杜甫《戏作花卿歌》
埽平氛祲望吴门,人间岁美桑柘繁。唐·作者:皎然《武源行赠丘卿岑》
小船隔水催桃叶,大鼓当风舞柘枝。中唐·作者:杨巨源《寄申州卢拱使君》
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中唐·作者:王建《宫词一百首 其一》
柘枝本出楚王家,玉面添娇舞态奢。中唐·作者:刘禹锡《和乐天柘枝》
翠幕雕笼非所慕,珠丸柘弹莫相猜。中唐·作者:刘禹锡《吐绶鸟词》
春娥慢笑无愁色,别向人家舞柘枝。中唐·作者:刘言史《偶题二首 其一》
桑落气薰珠翠暖,柘枝声引管弦高。唐·作者:白居易《房家夜宴喜雪戏赠主人》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唐·作者:白居易《早冬》
红蜡烛移桃叶起,紫罗衫动柘枝来。唐·作者:白居易《柘枝妓》
莲子数杯尝冷酒,柘枝一曲试春衫。唐·作者:白居易《三月三日》
柘枝紫袖教丸药,羯鼓苍头遣种蔬。唐·作者:白居易《改业》
莫惜新衣舞柘枝,也从尘污汗沾垂。唐·作者:白居易《看常州柘枝赠贾使君》
君有一般输我事,柘枝看校十年迟。唐·作者:白居易《和同州杨侍郎誇柘枝见寄》
雉尾扇开朝日出,柘黄衫对碧霄垂。中唐·作者: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 其四》
吾闻昔日西凉州,人烟扑地桑柘稠。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四 西凉伎》
野蚕成茧桑柘尽,溪鸟引雏蒲稗深。唐·作者:许浑《凌歊台送韦秀才》
野家麦畦上新垄,长畛裴回桑柘重。中唐·作者:李贺《新夏歌》

柘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柘】【辰集中】【木字部】 柘; 康熙笔画:9; 页码:页519第09【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之夜切,音蔗。【說文】桑屬。【蠶書】柘葉飼蠶爲絲,中琴瑟絃,淸響勝凡絲。 又【周禮·考工記】弓人取幹之道,柘爲上。 又【禮·投壷】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 又【本草】其本染黃赤色,謂之柘黃,天子服。 又【崔豹·古今註】桑實曰葚,柘實曰佳。 又奴柘。【本草·陳藏器曰】似柘,節有刺,冬不彫。 又【南方草木狀】諸柘,一曰甘蔗。【宋玉·招 】胹龞炮羔,有柘漿些。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屬淮陽郡。 又山名。【山海經】松山之北有柘山。 又姓。【統譜】春秋柘稽,漢柘溫舒。 又【唐韻古音】之怒切。【詩·大雅】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

与柘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柘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