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赭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6
  • 拼音:zhě
  • 繁体:
  • 笔画:15
  • 部首:

赭字寓意

【赭】 zhě 红褐色:石(矿物,土状赤铁矿,可做颜料)。衣(古代罪人穿的赤褐色的衣服,借指罪人)。

赭字解释

【赭】[①][zhě][《廣韻》章也切,上馬,章。](1)红土。(2)赤红如土的颜料。古人或用以涂面。(3)引申指赤褐色。(4)染成红色。(5)指因羞愧而脸红。(6)指衣。古代囚犯所服。亦借指囚犯。(7)指穿上衣。谓沦为囚犯。(8)施加罪罚。(9)伐尽树木,使山岭赤裸呈色。(10)犹言赤地,寸草不生的土地。亦指田野寸草不生的荒芜景象。(11)烧毁;烧尽。

赭字诗词来源

【赭】太一贡兮天马下,沾赤汗兮沫流赭。西汉·作者:刘彻《天马歌》
绵州副使著柘黄,我卿埽除即日平。唐·作者:杜甫《戏作花卿歌》
未至三十已高位,腰间金印色赭然。唐·作者:岑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鸳鸯赭白齿新齐,晚日花中散碧蹄。唐·作者:韩翃《看调马》
闲著五门遥北望,柘黄新帕御床高。中唐·作者:王建《宫词一百首 其一》
圆鬟无鬓堆髻样,斜红不晕赭面状。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时世妆 儆戎也》
元和妆梳君记取,髻堆面赭非华风。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时世妆 儆戎也》
觚棱金碧照山高,万国圭璋捧赭袍。唐·作者: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其一》
寒士乍瞻天仗肃,麻衣初拜赭袍光。唐·作者:蒋偕《入朝二首 其一》
六宫争近乘舆望,珠翠三千拥赭袍。唐·作者:陆龟蒙《开元杂题七首 杂伎》
月瓣团栾剪赭罗,长条排蕊缀鸣珂。晚唐·作者:唐彦谦《秋葵》
端午生衣进御床,赭黄罗帕覆金箱。前蜀·作者:花蕊夫人徐氏《宫词 其二十九》
认得圣颜遥望见,碧阑干映赭黄袍。前蜀·作者:花蕊夫人徐氏《宫词 其八十》
紫燎光销大驾归,御楼初见赭黄衣。五代·作者:和凝《宫词百首 其一》
遥见玉阶嘶不已,应缘识得赭黄衣。五代·作者:和凝《宫词百首 其四十一》
昨日君王倚栏看,东风吹湿赭黄袍。后周至宋初·作者:李昉《和喜雨》
赭袍如日花如锦,一半宫人尽裹头。唐末宋初·作者:宋白《宫词 其十二》
宴罢乐声移别殿,对花重换赭红袍。唐末宋初·作者:宋白《宫词 其六十七》
赭袍日照来天上,玉佩风清侍座隅。北宋·作者:田锡《乾明节祝圣寿 其六》
玉钩挂帘开雉尾,晓日赭袍朝至尊。北宋·作者:田锡《惜春词》

赭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赭】【酉集中】【赤字部】 赭;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214第16【廣韻】章也切【集韻】【韻會】【正韻】止野切, 音者。【說文】赤土也。【前漢·司馬相如傳】其土則丹靑赭堊。【註】赭,今之赤土也。 又【博雅】赤也。【詩·邶風】赫如渥赭。【疏】赫然而赤,如厚漬之丹赭。【史記·秦始皇紀】伐湘山樹赭其山。【前漢·禮樂志】霑汗赤沫流赭。 又赭衣,罪人服。【前漢· 法志】赭衣塞路。【荀子·正論篇】殺赭衣而不準。【註】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

与赭字字同部首的字

与赭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赭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