惇字的含义
惇字的解释
惇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2
- 拼音:dūn
- 繁体:惇
- 笔画:11
- 部首:忄
惇字寓意
【惇】惇 dūn 敦厚:惇厚。惇朴。惇谨。 劝勉,勤勉:惇诲(殷勤劝导)。惇学。 推崇,尊重:惇信明义。惇任仁人。
惇字解释
【惇】[①][dūn][《廣韻》都昆切,平魂,端。][《廣韻》章倫切,平諄,章。](1)敦厚;笃实。(2)笃守。(3)注重;重视。(4)勤勉。
惇字诗词来源
【惇】尊升茂典光惇史,稽古鸿猷振帝纮。北宋·作者:寇准《御制庆先后升祔礼成七言六韵奉和》
临别延英对数刻,已应惇史记嘉言。北宋·作者:杨亿《致仕朱侍郎归江陵》
乡里高门表阴德,国朝惇史纪嘉猷。北宋·作者:杨亿《次韵奉和知府温尚书送致政朱侍郎十六韵》
尧德钦明惇茂族,汉条宽大措祥刑。北宋·作者:夏竦《奉和御制为政歌》
我亦摧颓踰耳顺,异时惇史托馀辉。北宋·作者:宋庠《寄致政杜相国》
馀粮滞钝不暇惜,均于朋契惟义惇。北宋·作者:梅尧臣《杜挺之新得和州将出京遗予薪刍豆》
朝家贵老超三代,惇史行看记善言。北宋·作者:苏颂《开府潞公太师得谢西归谨赋七言四韵诗五首拜送 其一》
情类相亲自才德,踶跂不立存朴惇。北宋·作者:苏颂《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
丈人教子惇义方,宴息时来命樽酌。北宋·作者:郭祥正《寄题德兴余氏聚远亭》
惇夫若在镌此老,不令平地生崎岖。北宋·作者: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其十》
天公下观戏鱼龙,分披惇物隳岱宗。宋·作者:洪炎《次韵和了信上座》
先友相从古所惇,杖藜当日喜盘桓。宋·作者:许景衡《依虞仲韵寄刘元礼》
虽无事业传惇史,或有声名托稗官。宋·作者:吕本中《韩城纪事五首 其二》
甲士却立不敢问,其谁从之惇上人。宋·作者:吕本中《题圜悟与惇兄法语》
中兴礼物事弥惇,献宅那知故事存。宋·作者:张嵲《刘少师妻献园宅为景灵宫基二首 其一》
上惇下睦无间言,一门和气薰蒸久。南宋·作者:陈文蔚《癸未老人生旦》
东坡饱吃惠州饭,心知惇卞乃国贼。宋末元初·作者:方回《题东坡先生惠州定惠院海棠诗后》
更作画图虽似诞,观君惇信不应欺。金·作者:李奎报《次前所寄绝句韵。赠欧阳二十九伯虎 其二》
我知吾子殆能之,惇惇告谕非好事。金·作者:李奎报《次韵李侍郎见和 其二》
临别延英对数刻,已应惇史记嘉言。北宋·作者:杨亿《致仕朱侍郎归江陵》
乡里高门表阴德,国朝惇史纪嘉猷。北宋·作者:杨亿《次韵奉和知府温尚书送致政朱侍郎十六韵》
尧德钦明惇茂族,汉条宽大措祥刑。北宋·作者:夏竦《奉和御制为政歌》
我亦摧颓踰耳顺,异时惇史托馀辉。北宋·作者:宋庠《寄致政杜相国》
馀粮滞钝不暇惜,均于朋契惟义惇。北宋·作者:梅尧臣《杜挺之新得和州将出京遗予薪刍豆》
朝家贵老超三代,惇史行看记善言。北宋·作者:苏颂《开府潞公太师得谢西归谨赋七言四韵诗五首拜送 其一》
情类相亲自才德,踶跂不立存朴惇。北宋·作者:苏颂《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
丈人教子惇义方,宴息时来命樽酌。北宋·作者:郭祥正《寄题德兴余氏聚远亭》
惇夫若在镌此老,不令平地生崎岖。北宋·作者: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 其十》
天公下观戏鱼龙,分披惇物隳岱宗。宋·作者:洪炎《次韵和了信上座》
先友相从古所惇,杖藜当日喜盘桓。宋·作者:许景衡《依虞仲韵寄刘元礼》
虽无事业传惇史,或有声名托稗官。宋·作者:吕本中《韩城纪事五首 其二》
甲士却立不敢问,其谁从之惇上人。宋·作者:吕本中《题圜悟与惇兄法语》
中兴礼物事弥惇,献宅那知故事存。宋·作者:张嵲《刘少师妻献园宅为景灵宫基二首 其一》
上惇下睦无间言,一门和气薰蒸久。南宋·作者:陈文蔚《癸未老人生旦》
东坡饱吃惠州饭,心知惇卞乃国贼。宋末元初·作者:方回《题东坡先生惠州定惠院海棠诗后》
更作画图虽似诞,观君惇信不应欺。金·作者:李奎报《次前所寄绝句韵。赠欧阳二十九伯虎 其二》
我知吾子殆能之,惇惇告谕非好事。金·作者:李奎报《次韵李侍郎见和 其二》
惇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惇】【卯集上】【心字部】 惇;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390第01〔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都昆切,音敦。【說文】厚也。本作 。从心 聲。今作惇。【書·舜典】惇德允元。【註】厚也。【禮·內則】皆有惇史。【註】史之孝厚者也,非官名也。 又通作敦。【毛傳】厚也。【爾雅·釋詁】勉也。【疏】厚相勉也。 又【廣韻】章倫切【集韻】【韻會】【正韻】朱倫切, 音諄。【廣韻】心實也。 又【集韻】【韻會】 殊倫切,音純。亦厚也。【禮·樂記】樂者敦和。【註】作惇。音純。通作醇。【正字通】俗惇字。惇字所从享字上部類似 髙 ,如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