蟄字的含义
蟄字的解释
蟄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7
- 拼音:zhé
- 繁体:蟄
- 笔画:17
- 部首:虫
蟄字寓意
【蟄】蟄 zhé 见“蛰”。
蟄字解释
【蟄】[①][zhé][《廣韻》直立切,入緝,澄。]“蛰1”的繁体字。(1)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2)冬季藏伏起来的动物。(3)比喻人隐藏不出。(4)崩塌。参见“蟄陷”、“蟄裂”。(5)见“蟄蟄”。
蟄字诗词来源
【蟄】鱼戢鳞兮鸟矜翰,虹蛰火兮龙藏金。南朝宋·作者:袁淑《咏寒雪诗》
温泉启蛰气氛氲,渭浦归鸿日数群。唐·作者:张说《扈从温泉宫献诗》
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六》
鸟雀苦肥秋粟菽,蛟龙欲蛰寒沙水。唐·作者: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风涛飒飒寒山阴,熊罴欲蛰龙蛇深。唐·作者:杜甫《呀鹘行》
忽开满卷不可识,惊潜动蛰走云云。中唐·作者:韦应物《石鼓歌》
山川谁识龙蛇蛰,天地自迎风雨来。唐·作者:韩翃《留题宁川香盖寺壁》
烟凝积水龙蛇蛰,露湿空山星汉明。中唐·作者:卢纶《宿石瓮寺》
青阳振蛰初颁历,白首衔冤欲问天。中唐·作者:刘长卿《岁日见新历因寄都官裴郎中》
翠华西去几时返,枭巢乳鸟藏蛰燕。中唐·作者:张籍《洛阳行》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中唐·作者: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群蛰惊春雷。中唐·作者:刘禹锡《平蔡州三首 其一》
燕子不藏雷不蛰,烛烟昏雾暗腾腾。唐·作者:李绅《忆汉月》
卧龙云到须先起,蛰燕雷惊尚未飞。唐·作者:白居易《送韦侍御量移金州司马》
为君使无私之光及万物,蛰虫昭苏萌草出。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鸦九剑 思决壅也》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中唐·作者:李贺《南山田中行》
远地毒蛇冬不蛰,深山古木夜为精。唐·作者:张祜《湘中行》
虫豸腊月皆在蛰,吾独何乃劳其形。中唐·作者:卢仝《冬行三首 其一》
一元和气归中正,百怪苍渊起蛰雷。中唐·作者:殷尧藩《喜雨》
飘飘飖飖寒丁丁,虫豸出蛰神鬼惊。中唐·作者:牛殳《琵琶行》
温泉启蛰气氛氲,渭浦归鸿日数群。唐·作者:张说《扈从温泉宫献诗》
木叶黄落龙正蛰,蝮蛇东来水上游。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六》
鸟雀苦肥秋粟菽,蛟龙欲蛰寒沙水。唐·作者: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风涛飒飒寒山阴,熊罴欲蛰龙蛇深。唐·作者:杜甫《呀鹘行》
忽开满卷不可识,惊潜动蛰走云云。中唐·作者:韦应物《石鼓歌》
山川谁识龙蛇蛰,天地自迎风雨来。唐·作者:韩翃《留题宁川香盖寺壁》
烟凝积水龙蛇蛰,露湿空山星汉明。中唐·作者:卢纶《宿石瓮寺》
青阳振蛰初颁历,白首衔冤欲问天。中唐·作者:刘长卿《岁日见新历因寄都官裴郎中》
翠华西去几时返,枭巢乳鸟藏蛰燕。中唐·作者:张籍《洛阳行》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中唐·作者: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群蛰惊春雷。中唐·作者:刘禹锡《平蔡州三首 其一》
燕子不藏雷不蛰,烛烟昏雾暗腾腾。唐·作者:李绅《忆汉月》
卧龙云到须先起,蛰燕雷惊尚未飞。唐·作者:白居易《送韦侍御量移金州司马》
为君使无私之光及万物,蛰虫昭苏萌草出。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鸦九剑 思决壅也》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萤低飞陇径斜。中唐·作者:李贺《南山田中行》
远地毒蛇冬不蛰,深山古木夜为精。唐·作者:张祜《湘中行》
虫豸腊月皆在蛰,吾独何乃劳其形。中唐·作者:卢仝《冬行三首 其一》
一元和气归中正,百怪苍渊起蛰雷。中唐·作者:殷尧藩《喜雨》
飘飘飖飖寒丁丁,虫豸出蛰神鬼惊。中唐·作者:牛殳《琵琶行》
蟄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蟄】【申集中】【虫字部】 蟄;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096第02【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直立切,音 。【說文】藏也。【爾雅·釋詁】蟄,靜也。【疏】藏伏靜處也。【易·繫辭】龍蛇之蟄,以存身也。【左傳·桓五年】凡祀,啓蟄而郊。【疏】啓蟄,言始發蟄也。【韻會】驚蟄,節名。 又【玉篇】和集也。【詩·周南】宜爾子孫蟄蟄兮。 又【集韻】質入切,音執。【莊子·天運篇】蟄蟲始作。郭象讀執。 又【韻會】尺十切【正韻】尺入切, 音叱。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