麋字的含义
麋字的解释
麋
- 五行:火
- 康熙笔画:17
- 拼音:mí
- 繁体:麋
- 笔画:17
- 部首:鹿
麋字寓意
【麋】麋 mí 〔麋鹿〕哺乳动物,比牛大,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体看哪种动物都不像,原产中国,是一种珍贵的稀有兽类。俗称“四不像”。
麋字解释
【麋】[①][mí][《廣韻》武悲切,平脂,明。](1)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体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性温顺,吃植物。原产中国,是一种稀有的珍贵兽类。也叫四不像。(2)通“眉”。眉毛。(3)通“湄”。水边。(4)通“糜”。粥。(5)烂;碎烂。(6)通“蘪”。草名。(7)通“迷”。参见“麋惑”。(8)通“黴”。参见“麋墨”。(9)姓。三国蜀有麋竺。
麋字诗词来源
【麋】薄俗嗟嗟难重陈,深山麋鹿可为邻。盛唐·作者:李颀《杂曲歌辞 行路难》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唐·作者: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 其一》
角壮翻同麋鹿游,浮身簸荡鼋鼍窟。唐·作者:杜甫《沙苑行》
偶因麋鹿随丰草,谬荷鸳鸾借末行。盛唐·作者:皇甫冉《酬李补阙》
山中精灵安可睹,辙迹人踪麋鹿聚。唐·作者:皎然《姑苏行》
闲闲麋鹿或相随,一两年来鬓欲衰。唐·作者:秦系《寄浙东皇甫中丞》
昨日年催白发新,身如麋鹿不知贫。唐·作者:秦系《山中书怀寄张建封大夫》
望平原兮寄远目,叹姑苏兮聚麋鹿。中唐·作者:刘长卿《登吴古城歌》
中年偶逐鸳鸾侣,弱岁多从麋鹿群。中唐·作者:郑絪《奉酬宣上人九月十五日东亭望月见赠因怀紫阁旧游》
驽马虽然贪短豆,野麋终是忆长林。唐·作者:张怀《吴江别王长史》
自耕自刈食为天,如鹿如麋饮野泉。唐·作者:王季友《酬李十六岐》
可怜荒堞晚冥濛,麋鹿呦呦达遗址。唐·作者: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垄东垄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中唐·作者:王建《垄头水》
禁兵去尽无射猎,日西麋鹿登城头。中唐·作者:王建《温泉宫行》
巴云欲雨薰石热,麋鹿度江虫出穴。中唐·作者:王建《荆门行》
西江若翻云梦中,麋鹿死尽应还宫。中唐·作者:张籍《楚妃叹》
上阳宫树黄复绿,野豺入苑食麋鹿。中唐·作者:张籍《洛阳行》
愿君千年万年寿,朝出射麋夜饮酒。中唐·作者:张籍《楚宫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中唐·作者:张籍《猛虎行》
三光弛隳不复暾,虎熊麋猪逮猴猿。中唐·作者: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不贪夜识金银气,远害朝看麋鹿游。唐·作者:杜甫《题张氏隐居二首 其一》
角壮翻同麋鹿游,浮身簸荡鼋鼍窟。唐·作者:杜甫《沙苑行》
偶因麋鹿随丰草,谬荷鸳鸾借末行。盛唐·作者:皇甫冉《酬李补阙》
山中精灵安可睹,辙迹人踪麋鹿聚。唐·作者:皎然《姑苏行》
闲闲麋鹿或相随,一两年来鬓欲衰。唐·作者:秦系《寄浙东皇甫中丞》
昨日年催白发新,身如麋鹿不知贫。唐·作者:秦系《山中书怀寄张建封大夫》
望平原兮寄远目,叹姑苏兮聚麋鹿。中唐·作者:刘长卿《登吴古城歌》
中年偶逐鸳鸾侣,弱岁多从麋鹿群。中唐·作者:郑絪《奉酬宣上人九月十五日东亭望月见赠因怀紫阁旧游》
驽马虽然贪短豆,野麋终是忆长林。唐·作者:张怀《吴江别王长史》
自耕自刈食为天,如鹿如麋饮野泉。唐·作者:王季友《酬李十六岐》
可怜荒堞晚冥濛,麋鹿呦呦达遗址。唐·作者:刘商《姑苏怀古送秀才下第归江南》
垄东垄西多屈曲,野麋饮水长簇簇。中唐·作者:王建《垄头水》
禁兵去尽无射猎,日西麋鹿登城头。中唐·作者:王建《温泉宫行》
巴云欲雨薰石热,麋鹿度江虫出穴。中唐·作者:王建《荆门行》
西江若翻云梦中,麋鹿死尽应还宫。中唐·作者:张籍《楚妃叹》
上阳宫树黄复绿,野豺入苑食麋鹿。中唐·作者:张籍《洛阳行》
愿君千年万年寿,朝出射麋夜饮酒。中唐·作者:张籍《楚宫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中唐·作者:张籍《猛虎行》
三光弛隳不复暾,虎熊麋猪逮猴猿。中唐·作者:韩愈《陆浑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韵》
麋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麋】【亥集下】【鹿字部】 麋;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509第34【唐韻】武悲切【集韻】【韻會】旻悲切【正韻】忙皮切, 音眉。【說文】鹿屬。冬至解其角。【釋名】澤獸也。【司馬相如·上林賦】沈牛 麋。【註】麋,似水牛。【爾雅·釋獸】麋牡麔,牝麎,其子 ,其跡纏,絕有力狄。【疏】此釋麋之種類也。【周禮·天官·獸人】冬獻狼,夏獻麋。【註】狼膏聚,麋膏散,聚則温,散則涼。 又犫麋,醜人也。【左思·魏都賦】犫麋之與子都。 又水草之交曰麋。【詩·小雅】居河之麋。【左傳·僖二十八年】楚子玉自爲瓊弁玉纓未之服也。先戰,夢河神謂巳曰:畀余,余賜汝孟諸之麋。【註】麋,湄也。 又姓。蜀將東海麋竺。見【蜀志】。 又與眉同。【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狀,面無鬚麋。 又與蘪通。【楚辭·九歌】秋蘭兮麋蕪。【註】麋蕪,芎藭名。考證:〔【荀子·非相篇】伊尹之狀,無鬚麋。〕 謹照原文無字上增面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