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亟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8
  • 拼音:
  • 繁体:
  • 笔画:8
  • 部首:

亟字寓意

【亟】 jí 急切:待解决。须纠正。 qì 屡次:请(屡次请求)。来问讯。

亟字解释

【亟】[①][jí][《廣韻》紀力切,入職,見。]“極2”的被通假字。“革2”的被通假字。(1)疾速。与“緩慢”相对。(2)紧急;急需。(3)危急。(4)性急;急躁。(5)爱。[②][qì][《廣韻》去吏切,去志,溪。](1)屡次;一再。(2)不久。

亟字诗词来源

【亟】郭生马喻真良策,亟拜乐卿为上客。初唐·作者:岑羲《黄金台》
谁谓老奸亟篡事,禅台空立在繁昌。北宋·作者:贾昌朝《繁城魏受禅台》
祖侯衔使才北归,亟请甘棠复西走。北宋·作者:江休复《送祖龙学赴陕府酌饮赠别次欧阳永叔韵》
鹿舆桂楫亟游览,即见零雨东山归。北宋·作者:文彦博《伏蒙仆射侍中贾寄示游噀上弊园归至湖上诗一章研味钦服不能自已辄成拙句仰答来贶》
天雨止,鸠呼妇归鸣且喜,妇不亟归呼不已。北宋·作者:欧阳修《鸣鸠》
有诏西来亟治装,古今威望重痴床。北宋·作者:赵抃《送苏采刑部赴召》
公勿留连当亟召,德音行被对天颜。北宋·作者:赵抃《次韵前人治西园池馆因怀昔日太守蒋堂侍郎二首 其二》
日下亟驰传诏使,江边遥讶过洋帆。北宋·作者:赵抃《次前人赠奉使高丽安焘密学》
羡子之为与道合,劝子亟往无踟蹰。北宋·作者:赵抃《送周颖之京师》
避嫌岁满体当去,柬南亟请辞天闉。北宋·作者:赵抃《和范御史见赠》
置邮亟来发以诵,齿牙冷切胸怀清。北宋·作者:赵抃《寄酬梓路运使赵諴度支》
欲令千载著风迹,亟就僧馆图神姿。北宋·作者:王拱辰《耆英会诗》
丈夫才略逢时展,仓廪皆无亟富民。北宋·作者:周敦颐《按部至春州》
何妨绝境聊为中,正恐中朝亟用君。北宋·作者:司马光《送张太博知岳州》
臣因视民问农计,亟雪犹可望有年。北宋·作者:强至《和礼之喜雪十二韵》
旋报前师覆张悌,亟传单骑馘王双。北宋·作者:刘攽《次韵王介甫金陵怀古四首 其二》
部丞亟上司农奏,腰组仍夸太守章。北宋·作者:刘攽《送吕郎中知解州》
垂老此心免愧己,起予它日亟言诗。北宋·作者:刘攽《次韵晁单州诗六首 其四》
色丝幼妇宜传久,肉袒牵羊合亟降。北宋·作者:范纯仁《谢张解州作名阃堂记》
薪蒸勿采米勿舂,亟歌屡舞驰省公。北宋·作者:徐积《上赵少师》

亟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亟】【子集上】【二字部】 亟; 康熙笔画:8; 页码:页87第14【唐韻】紀力切【集韻】【韻會】訖力切, 音棘。敏也,疾也。【說文】从人从口从又从二。二,天地也。【徐鍇曰】承天之時,因地之利,口謀之,手執之,時不可失,疾之意也。【詩·大雅】經始勿亟。【左傳·襄二十四年】公孫之亟也。【註】急也。言鄭公孫宛射犬性急。 又【廣韻】【集韻】 去吏切,音唭。頻數也。【孟子】亟問亟餽鼎肉。【又】仲尼亟稱於水。 又詐欺也。【揚子·方言】東齊海岱之閒曰亟。 又與棘通。【詩·大雅】匪棘其欲。 又與革通。【禮·檀弓】夫人之病革矣。 又與極通。【荀子·賦論】反覆甚極。【註】極與亟同。

与亟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亟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