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券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8
  • 拼音:quàn
  • 繁体:
  • 笔画:8
  • 部首:

券字寓意

【券】 quàn 古代的契据,常分为两半,双方各执其一,现代指票据或作凭证的纸片:债。国库。入场。证。稳操胜 xuàn  ㄒㄩㄢˋ 又 qu刵 〔拱〕门窗、桥梁等建筑成弧形的部分。

券字解释

【券】[①][quàn][《廣韻》去願切,去願,溪。](1)契据。古代常用竹木等刻成,分为两半,各执其一,合以征信。后世多以纸为之。(2)指凭证。(3)指币钞。(4)契合。参见“内”、“外”。(5)状写,描摹。(6)比喻事情可以成功的保证。[②][xuàn][quàn](1)房屋、桥梁等建筑中砌成中隆下垂的弧状部分。(2)方言。用身子撞,撑。

券字诗词来源

【券】家藏铁券特承优,黄金千斤不称求。盛唐·作者:王昌龄《箜篌引》
更有书符并念咒,破券环来学隐形。唐·作者:钟离权《破迷正道歌》
买莲莫破券,买酒莫解金。唐·作者:温庭筠《杂歌谣辞 苏小小歌》
秪拟吓人传铁券,未应教我踏青莲。唐·作者:楚儿《贻郑昌图》
奇文已刻金书券,秘语看镌玉检封。唐末·作者:吴融《寄杨侍郎》
金刚铁券诸方问,报道三千海岳昏。北宋·作者:释重显《僧问缘生义》
嘉祐卜居终是僦,熙宁受券遂能专。北宋·作者:邵雍《天津弊居蒙诸公共为成买作诗以谢》
倒囊不惜偿虚券,未敌琼瑶旧价高。北宋·作者:司马光《昌言见督诗债戏呈绝句》
我怀方外想音采,坐视券内驱冥烦。北宋·作者:苏颂《暇日游逍遥台睹南华塑像独置一榻旁无侍卫前无香火对之歆然起怀古之思因抒长句一千四百字题于台上》
欲与山僧论地券,愿为邻舍事田畴。北宋·作者:王安石《寄友人三首 其一》
汉家分土建忠良,铁券丹书信誓长。北宋·作者:王安石《读汉功臣表》
奸胥所在察于荼,交券计斤良可吁。北宋·作者:强至《送王宾玉》
薄俸犹能偿酒券,老年无事守书窗。北宋·作者:刘攽《游凝祥池饮》
自书券字甚雄伟,作书远报江河人。北宋·作者:李之仪《贺李方叔得眉山玉堂赐马公自书券》
度未能酬辄焚券,耻学庸生忧噬脐。北宋·作者:释道潜《赠邹医》
中有成名当路人,却视诗书犹弊券。北宋·作者:毕仲游《海内》
犹弊券,可奈何。北宋·作者:毕仲游《海内》
欲托高人论地券,共期他日老渔舟。北宋·作者:李复《托人求田》
君不学冯驩弹铗从薛公,贷钱烧券悦市佣。北宋·作者:晁补之《邓御夫秀才为窟室戏题》
仓头买券槐阴凉,清严官吏两平量。北宋·作者:张耒《仓前村民输麦行》

券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券】【子集下】【刀字部】 券; 康熙笔画:8; 页码:页139第11【唐韻】去願切【集韻】【韻會】【正韻】區願切, 音勸。【說文】契也。从刀,聲。以木牘爲要約之書,以刀剖之,屈曲犬牙。【釋名】券,綣也,相約束繾綣爲限也。【史記·田敬仲世家】蘇秦謂田軫曰:公常執左券,以責于秦韓。又【孟嘗君傳】馮驩收責於薛,旣還,曰:臣合券焚之,市義而反。【韻會】从刀,不从力。券,古卷字也。

与券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券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