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把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8
  • 拼音:
  • 繁体:
  • 笔画:7
  • 部首:

把字寓意

【把】 bǎ 拿,抓住:酒(拿着酒杯)。玩(拿着赏玩)。 控制,掌握:握。舵。 看守:守。门儿。 自行车、手推车等的手柄:车。 可以用手拿的小捆:秫秸儿。 专权,一手独揽:持大权。 从后托起小孩两腿使之大小便的动作:尿。 介词,义为拿,处置,致使:你能他怎么样。 量词。 结盟:拜子。兄弟。 bà 物体上便于手拿的部分:刀儿。 被人作为说笑资料的言行:话儿。

把字解释

【把】[①][bǎ][《廣韻》博下切,上馬,幫。](1)握;执。(2)谓一掌所握的粗细或多少。(3)称某些一手可握持的长形之物。(4)扎成束的东西。(5)掌管;控制。(6)守;看守。(7)式。(8)按;诊。参见“脈”。(9)翻。(10)扶持;扶着。(11)谓托起小孩两腿,让他大小便。(12)指结拜成异姓兄弟等关系。(13)表示约数。(14)给。(15)介词。犹当,当作。(16)介词。让,使得。(17)介词。在。(18)介词。将。(19)介词。对于。(20)介词。被。(21)介词。从。(22)量词。用于一手握持的数量。(23)量词。用于有手的器物。(24)量词。用于手的动作。(25)量词。用于某些较抽象的事物。(26)用同“靶”。参见“子”。[②][bà][《正字通》必駕切](1)柄。器物上便于握持的部分。(2)花、叶、果实的柄部。[③][pá][《集韻》蒲巴切,平麻,並。](1)通“爬”。刨;挖。(2)通“爬”。搔,抓。参见“3搔”。(3)通“爬”。攀援。参见“3竿”。(4)姓。西魏有襄州刺史秀,明有安。见《正字通·手部》。[④][bā]同“巴1”。(1)见“4掌”。(2)盼望。(3)靠;凑。(4)见“4鼻”。

把字诗词来源

【把】帐下壮士有典君。手把双戟八十斤。魏晋·作者:无名氏《军中为典韦语》
帝王见赏不见忘,提携把握登建章。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一》
怀抱一鸡来赴会,手把龙蛇在两楹。南梁·作者:菩提达摩《谶 其十八》
金作扫帚玉作把,净扫殿屋迎西家。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北齐末邺中童谣》
长白山头百战场,十十五五把长枪。隋·作者:无名氏《长白山歌》
额上三午十二行。两手不门把文章。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三》
缘憨却得君王惜,长把花枝傍辇行。隋末唐初·作者:虞世南《应诏嘲司花女》
可怜少年把手时,黄鸟双飞梨花白。唐·作者:王宏《从军行》
我闻天地之大德曰生,莫把群生当容易。初唐·作者:李元礼《诫杀生文》
不把丹心比玄石,惟将浊水况清尘。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晨趋北阙鸣珂至,夜出南宫把烛归。初唐·作者:宋之问《桂州三月三日》
黄昏候夜到更阑,爆竺惊闻把剑看。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七》
落崖溪畔整神机,能把金光闭命扉。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七》
从前搬运几多人,只把凡形顿出尘。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二十八》
因师指动日光随,解把玄珠化羽衣。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二十九》
明朝东路把君手,腊日辞君期岁首。盛唐·作者:李颀《欲之新乡荅崔颢綦毋潜》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盛唐·作者:高适《听张立本女吟》
我皇手把天地户,丹丘谈天与天语。盛唐·作者:李白《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盛唐·作者:李白《梁园吟》
遥见仙人䌽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盛唐·作者: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把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把】【卯集中】【手字部】 把; 康熙笔画:8; 页码:页420第21【唐韻】博下切【集韻】【正韻】補下切【韻會】補瓦切, 巴上聲。【說文】握也。【孟子】拱把之桐梓。【楚語】烝嘗不過把握。 又【廣韻】持也。【增韻】執也。【戰國策】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胷。【史記·殷本紀】湯自把鉞,以伐昆吾。【前漢·王溫舒傳】擇郡中豪敢往吏爲爪牙,皆把其陰重罪,而縱使督盜賊。 又【釋名】把,播也。所以播除物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 蒲巴切,音杷。與爬通。【前漢·貢禹傳】農夫捽草把土。【註】把,手掊之也。又【郊祀志】掊視得鼎。【註】掊,手把土也。 又批把,樂器,推手前曰批,引手後曰把。詳批字註。 又姓。【廣韻】本 東樓公之後,避難改焉。西魏有襄州刺史把秀。 又【正韻】必駕切,音霸。與弝通。【禮·曲禮】左手承弣。【疏】弣,弓把也。【釋文】把音霸。手執處也。 【正字通】把與杷別。韻會小補通作杷。引漢書譌本,合把杷爲一,非。

与把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把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