罷字的含义
罷字的解释
罷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16
- 拼音:bà
- 繁体:罷
- 笔画:15
- 部首:罒
罷字寓意
【罷】罷 bà 罷 bɑ 罷 pí 均见“罢”。
罷字解释
【罷】[①][bà][《廣韻》薄蟹切,上蟹,並。]“罢1”的繁体字。(1)停止。(2)完毕;已过。(3)返回。(4)遣走;遣散。(5)省减;取消。(6)免去;解除。(7)犹算了。亦表示无可如何。(8)同“矲”。[②][pí][《廣韻》符羈切,平支,並。]“罢2”的繁体字。(1)疲劳;衰弱。(2)疲敝;惫乏。(3)慰劳。(4)弱;无能。(5)无行。参见“罷2士”、“罷2女”。(6)败,失败。[③][bǐ][《集韻》補靡切,上紙,幫。]“罢3”的繁体字。离散;分散;散开。[④][pì][《集韻》拍逼切,入職,滂。]“罢4”的繁体字。见“罷4辜”。[⑤][bǎi]“罢5”的繁体字。见“郎罷”。[⑥][ba˙]“罢6”的繁体字。语气词。同“吧”。
罷字诗词来源
【罷】不闻离人当重合,惟悲合罢会成离。南梁·作者:萧绎《春别应令诗四首 其二》
别罢花枝不共攀,别后书信不相关。南梁·作者:萧绎《别诗二首 其一》
偏讶思君无限极,欲罢欲忘还复忆。南北朝末隋初·作者:薛道衡《豫章行 其二》
六辔聊停御百丈,暂罢开山歌棹讴。隋·作者:杨广《泛龙舟》
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亏功九仞罢崇山,顿驾千里倦长路。唐·作者:道世《颂六十二首 其九》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初唐·作者:王勃《滕王阁》
垂耳罢轻赍,弃置在寒溪。初唐·作者:乔知之《羸骏篇》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唐·作者:贺知章《采莲曲》
气欲断绝先挑眼,既得速罢即须迟。唐·作者:张鷟《诗一首》
歌终舞罢欢无极,乐往悲来长叹息。初唐·作者:吴少微《古意》
子推山上歌龙罢,定国门前结驷来。唐·作者:苏颋《寒食宴于中舍别驾兄弟宅》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盛唐·作者:李颀《送陈章甫》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盛唐·作者: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薄暮汉宫愉乐罢,还归尧室晓垂旒。唐·作者:蔡孚《打毬篇》
纵使遨游今日罢,明朝尚自有清明。盛唐·作者:王泠然《寒食篇》
四方未住沾颜色,五个王侯尽罢官。唐·作者:罗公远《大还丹口诀》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盛唐·作者:王昌龄《出塞二首 其二》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盛唐·作者: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其一》
宴罢调筝奏离鹤,回娇转盼泣君前。盛唐·作者:王昌龄《行路难》
别罢花枝不共攀,别后书信不相关。南梁·作者:萧绎《别诗二首 其一》
偏讶思君无限极,欲罢欲忘还复忆。南北朝末隋初·作者:薛道衡《豫章行 其二》
六辔聊停御百丈,暂罢开山歌棹讴。隋·作者:杨广《泛龙舟》
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亏功九仞罢崇山,顿驾千里倦长路。唐·作者:道世《颂六十二首 其九》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初唐·作者:王勃《滕王阁》
垂耳罢轻赍,弃置在寒溪。初唐·作者:乔知之《羸骏篇》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唐·作者:贺知章《采莲曲》
气欲断绝先挑眼,既得速罢即须迟。唐·作者:张鷟《诗一首》
歌终舞罢欢无极,乐往悲来长叹息。初唐·作者:吴少微《古意》
子推山上歌龙罢,定国门前结驷来。唐·作者:苏颋《寒食宴于中舍别驾兄弟宅》
闻道故林相识多,罢官昨日今如何。盛唐·作者:李颀《送陈章甫》
川为净其波,鸟亦罢其鸣。盛唐·作者: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薄暮汉宫愉乐罢,还归尧室晓垂旒。唐·作者:蔡孚《打毬篇》
纵使遨游今日罢,明朝尚自有清明。盛唐·作者:王泠然《寒食篇》
四方未住沾颜色,五个王侯尽罢官。唐·作者:罗公远《大还丹口诀》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盛唐·作者:王昌龄《出塞二首 其二》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盛唐·作者: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其一》
宴罢调筝奏离鹤,回娇转盼泣君前。盛唐·作者:王昌龄《行路难》
罷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罷】【未集中】【网字部】 罷;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949第08【廣韻】薄蟹切【集韻】【韻會】部買切, 音 。【說文】遣有罪也。从罔,能。言有賢能而入罔,卽貰遣之。周禮曰:議能之辟。 又【玉篇】休也,已也。【易·中孚】或鼓或罷。【左傳·襄三十年】皆自朝布路而罷。【論語】欲罷不能。 又【廣韻】甫靡切【集韻】補靡切, 音彼。義同。 又【韻會】皮駕切,音與杷同。義同。 又【廣韻】符羈切【集韻】【正韻】蒲糜切, 音皮。疲,或作罷。【玉篇】極也。【周禮·秋官·大司寇】以圜土聚敎罷民。【疏】罷謂困極罷弊。【禮·少儀】師役曰罷。【註】罷之爲言勞也。 又【楚辭·大招】誅譏罷只。【註】罷,駑也。【史記·平原君傳】臣不幸有罷癃之疾。 又【集韻】攀糜切,音披。罷辜,磔牲以祭。 又【集韻】羆,或省作罷。詳羆字註。 又【集韻】拍逼切,音堛。同副。副,判也。或作罷。 又【正韻】補買切,音擺。閩人呼父爲郞罷。【顧况詩】兒餒嗔郞罷。 【唐韻正】罷音皮,皮音婆。凡經傳中罷倦之罷,罷休之罷,皆讀婆。今人音皮,而誤又添一蒲蟹反,至土音,又轉而爲蒲怕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