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字的含义
抚字的解释
抚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8
- 拼音:fǔ
- 繁体:撫
- 笔画:7
- 部首:扌
抚字寓意
【抚】抚 (撫) fǔ 慰问:抚恤(安慰和周济)。抚慰。安抚。抚爱。 扶持,保护:抚养成人。 轻轻地按着:‰摩。抚摸。抚琴(弹琴)。抚今追昔。 同“拊”。
抚字解释
【抚】[①][fǔ][《廣韻》芳武切,上麌,敷。]亦作“橅2”。“抚1”的繁体字。(1)抚摩。(2)用手按住。(3)拍,轻击。(4)拨弹;弹奏。(5)握持。(6)据有;占有。(7)倚凭。亦引申为乘车驾船。(8)顺应;依循。(9)引申为追随。(10)拾;收敛。参见“撫心”。(11)存恤;安抚。(12)指招抚,招安。(13)抚育;爱护。(14)治理。(15)抵临;巡。(16)古代官名。明清巡抚的省称。(17)指任巡抚之职。(18)抵补;弥补。(19)通“幠”。掩,覆。(20)通“憮”。参见“撫然”。[②][mó][《集韻》蒙晡切,平模,明。]“抚2”的繁体字。同“模1”。(1)仿效。(2)临摹。
抚字诗词来源
【抚】愿王更隐抚忠节。勿为谗口能谤亵。先秦·作者:无名氏《穷劫曲》
和抚四夷不易哉。刀笔之吏臣执之。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西家思妇见悲惋。零泪沾衣抚心叹。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八》
愁来夜迟犹叹息。抚枕思君终反仄。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八》
云间海上应鸣舞,远得鹍弦犹独抚。初唐·作者:卢照邻《失群雁》
君不见相如绿绮琴,一抚一拍凤凰音。唐·作者:张纮《杂曲歌辞 行路难》
清音雅调感君子,一抚一弄怀知己。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谁能一奏和天地,谁能再抚欢朝野。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风窗月户清节凉,抚翼和鸣君子旁。唐·作者:李昂《驯鸽篇》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盛唐·作者:李白《扶风豪士歌》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盛唐·作者:李白《有所思》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唐·作者: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徒然咨嗟抚遗迹,至今梦想仍犹佐。唐·作者:杜甫《忆昔行》
三花落地君犹在,笑抚安期昨日生。唐·作者:皎然《寻天目徐君》
头髻䰀鬌手爪长,善抚琴瑟有文章。唐·作者:顾况《宜城放琴客歌》
唤取鲁班刻车辇,唤取嵇康来抚琴。唐·作者:苏癿《失调名 其四 听唱张骞一新歌九首》
闲来抚景穷吟处,尊酒临风不自娱。唐·作者:牟融《赠殷以道》
举杯对月邀诗兴,抚景令人豁醉眸。唐·作者:牟融《登环翠楼》
抚背恩虽同骨肉,拥旄名未敌功勋。中唐·作者:王建《送振武张尚书》
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中唐·作者:韩愈《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
和抚四夷不易哉。刀笔之吏臣执之。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西家思妇见悲惋。零泪沾衣抚心叹。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八》
愁来夜迟犹叹息。抚枕思君终反仄。南梁·作者:张率《白纻歌九首 其八》
云间海上应鸣舞,远得鹍弦犹独抚。初唐·作者:卢照邻《失群雁》
君不见相如绿绮琴,一抚一拍凤凰音。唐·作者:张纮《杂曲歌辞 行路难》
清音雅调感君子,一抚一弄怀知己。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谁能一奏和天地,谁能再抚欢朝野。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风窗月户清节凉,抚翼和鸣君子旁。唐·作者:李昂《驯鸽篇》
抚长剑,一扬眉,清水白石何离离。盛唐·作者:李白《扶风豪士歌》
长鲸喷涌不可涉,抚心茫茫泪如珠。盛唐·作者:李白《有所思》
与余问答既有以,感时抚事增惋伤。唐·作者: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徒然咨嗟抚遗迹,至今梦想仍犹佐。唐·作者:杜甫《忆昔行》
三花落地君犹在,笑抚安期昨日生。唐·作者:皎然《寻天目徐君》
头髻䰀鬌手爪长,善抚琴瑟有文章。唐·作者:顾况《宜城放琴客歌》
唤取鲁班刻车辇,唤取嵇康来抚琴。唐·作者:苏癿《失调名 其四 听唱张骞一新歌九首》
闲来抚景穷吟处,尊酒临风不自娱。唐·作者:牟融《赠殷以道》
举杯对月邀诗兴,抚景令人豁醉眸。唐·作者:牟融《登环翠楼》
抚背恩虽同骨肉,拥旄名未敌功勋。中唐·作者:王建《送振武张尚书》
衔命山东抚乱师,日驰三百自嫌迟。中唐·作者:韩愈《镇州路上谨酬裴司空相公重见寄》
抚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抚】【卯集中】【手字部】 抚; 康熙笔画:8; 页码:页422第12【篇海】俗撫字。(撫)〔古文〕 【唐韻】芳武切【集韻】【韻會】斐父切, 音捬。【說文】安也。【增韻】慰勉也。【禮·文王世子】西方有九國焉,君王其終撫諸。【註】撫猶有也。【疏】撫爲存撫,故爲有也。【左傳·文十二年】鎭撫其社稷。 又【說文】一曰循也。【書·臯陶謨】撫于五辰。 又【廣韻】持也。 又按也。【禮·曲禮】君撫僕之手。【又】客跪撫席而辭。【疏】以手按止之也。【又】國君撫式。【註】撫,猶據也。 又拍也。【儀禮·鄕射禮】左右撫矢而乗之。 又【揚子·方言】拊撫,疾也。【郭璞註】謂急疾也。 又州名。漢豫章郡,隋置撫州。 又【集韻】蒙逋切。與摹同。【韻會】通作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