掖字的含义
掖字的解释
掖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12
- 拼音:yè
- 繁体:掖
- 笔画:11
- 部首:扌
掖字寓意
【掖】掖 yè 用手扶着别人的胳膊:扶掖。 扶持别人:掖护。奖掖。 古同“腋”,旁边。 assisthelpsupport sb. by the armtuck in 掖 yē 把东西塞在衣袋或夹缝里:腰里掖着手榴弹。
掖字解释
【掖】[①][yè][《廣韻》羊益切,入昔,以。]“夜2”的今字。(1)拉人手臂;挟持。(2)扶持;搀扶。(3)胳肢窝。后作“腋”。(4)宫殿正门两旁之门。(5)指宫旁的屋舍。(6)泛指旁边,两旁。(7)通“”。衣袖。参见“掖逢”。[②][yē](1)塞进;藏。(2)指插入。
掖字诗词来源
【掖】鲰生侍从忝王枚,右掖司言实不才。初唐·作者:李显《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
谬参西掖沾尧酒,愿沐南薰解舜琴。唐·作者:马怀素《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来。唐·作者:苏颋《赠彭州权别驾》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盛唐·作者: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樱桃美颜香且泽,娥娥侍寝专宫掖。盛唐·作者:李颀《杂歌谣辞 郑樱桃歌》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盛唐·作者: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唐·作者:杜甫《题省中院壁》
掖垣深沈昼无事,终日亭亭在人侧。盛唐·作者:皇甫冉《同韩给事观毕给事画松石》
西掖重云开曙晖,北山疏雨点朝衣。唐·作者:岑参《西掖省即事》
花门南,燕支北,张掖城头云正黑,送君一去天外忆。唐·作者:岑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久飞鸳掖出时髦,耻负平生稽古劳。唐·作者:钱起《重赠赵给事》
趋陪禁掖雁行随,迁放江潭鹤发垂。唐·作者:司空曙《酬崔峒见寄》
掖垣挥翰君称美,远客陪游问真理。唐·作者:韩翃《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支公张掖去何如,异俗多嫌不寄书。唐·作者:马云奇《送游大德赴甘州口号(此便代书寄呈将军)》
西掖几年纶綍贵,东山遥夜薜萝情。中唐·作者:皇甫曾《奉寄中书王舍人》
犹持副节留军府,未荐高词直掖垣。中唐·作者:李益《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
含凉阁迥通仙掖,承露盘高出上宫。中唐·作者:李益《八月十五夜宣上人独游安国寺山庭院步人迟明将至因话昨宵乘兴联句》
掖垣春色自天来,红药当阶次第开。中唐·作者:卢纶《玩春因寄冯卫二补阙戏呈李益》
晴明紫阁最高峰,仙掖开帘范彦龙。中唐·作者:杨巨源《寄中书同年舍人》
六年西掖弘汤诰,三捷东堂总汉科。中唐·作者:杨巨源《上裴中丞》
谬参西掖沾尧酒,愿沐南薰解舜琴。唐·作者:马怀素《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莫怆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来。唐·作者:苏颋《赠彭州权别驾》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盛唐·作者:李颀《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樱桃美颜香且泽,娥娥侍寝专宫掖。盛唐·作者:李颀《杂歌谣辞 郑樱桃歌》
君为张掖近酒泉,我窜三巴九千里。盛唐·作者:李白《江夏赠韦南陵冰》
掖垣竹埤梧十寻,洞门对霤常阴阴。唐·作者:杜甫《题省中院壁》
掖垣深沈昼无事,终日亭亭在人侧。盛唐·作者:皇甫冉《同韩给事观毕给事画松石》
西掖重云开曙晖,北山疏雨点朝衣。唐·作者:岑参《西掖省即事》
花门南,燕支北,张掖城头云正黑,送君一去天外忆。唐·作者:岑参《送张献心充副使归河西杂句》
久飞鸳掖出时髦,耻负平生稽古劳。唐·作者:钱起《重赠赵给事》
趋陪禁掖雁行随,迁放江潭鹤发垂。唐·作者:司空曙《酬崔峒见寄》
掖垣挥翰君称美,远客陪游问真理。唐·作者:韩翃《题玉山观禅师兰若》
支公张掖去何如,异俗多嫌不寄书。唐·作者:马云奇《送游大德赴甘州口号(此便代书寄呈将军)》
西掖几年纶綍贵,东山遥夜薜萝情。中唐·作者:皇甫曾《奉寄中书王舍人》
犹持副节留军府,未荐高词直掖垣。中唐·作者:李益《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
含凉阁迥通仙掖,承露盘高出上宫。中唐·作者:李益《八月十五夜宣上人独游安国寺山庭院步人迟明将至因话昨宵乘兴联句》
掖垣春色自天来,红药当阶次第开。中唐·作者:卢纶《玩春因寄冯卫二补阙戏呈李益》
晴明紫阁最高峰,仙掖开帘范彦龙。中唐·作者:杨巨源《寄中书同年舍人》
六年西掖弘汤诰,三捷东堂总汉科。中唐·作者:杨巨源《上裴中丞》
掖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掖】【卯集中】【手字部】 掖;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437第19【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 音奕。【說文】以手持人臂投地也。又挾扶也。【詩· 風·衡門序】誘掖其君也。【疏】誘謂在前導之,掖謂在傍扶之。【左傳·僖二十五年】二禮從國子巡城,掖以赴外。【註】挾之而投於城外也。 又【說文】臂下也。與腋同。【禮·儒行】衣逢掖之衣。【註】逢,猶大也。大袂衣也。【史記·商君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 又宮旁舍曰掖庭,殿旁垣曰掖垣,宮闕旁小門曰左右掖門,皆取肘腋之義。【前漢·百官公卿表】武帝更名永巷爲掖庭。又【成帝紀】闌入尚方掖門。【註】掖門在兩傍,言如人臂掖也。【杜甫詩】花隱掖垣暮。 又郡縣名。【前漢·地理志】張掖郡。【註】張國臂掖,故曰張掖。【又】東萊郡掖縣。【韻會】掖,腋本一字。今扶掖字从手,肘腋字从月。然古腋字本作亦,非从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