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字的含义
鲍字的解释
鲍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16
- 拼音:bào
- 繁体:鮑
- 笔画:13
- 部首:鱼
鲍字寓意
【鲍】鲍 (鮑) bào 〔鲍鱼〕a.咸鱼,如“如入鲍鲍之肆,久而不闻其臭”;b.鳆鱼的俗称。 姓。
鲍字解释
【鲍】[①][bào][《廣韻》薄巧切,上巧,並。]“鲍1”的繁体字。(1)盐渍鱼;干鱼。(2)盐渍,腌制。(3)鳆鱼的别名。即石决明。腹足纲软体动物。贝壳坚厚,可入药,我国沿海均产,为海味珍品。(4)通“鞄”。古代鞣治皮革的工人。(5)姓。春秋齐有鲍叔。见《左传·庄公九年》。[②][bāo][《集韻》班交切,平爻,幫。]“鲍2”的繁体字。人名用字。
鲍字诗词来源
【鲍】贵戚敛手避二鲍。汉·作者:无名氏《京师为鲍永鲍恢语》
君不见管仲与鲍叔,至今留名名不移。盛唐·作者:高适《赠任华》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唐·作者:杜甫《贫交行》
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昭愁绝倒。唐·作者: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皇孙犹曾莲勺困,卫庄见贬伤其足。唐·作者:杜甫《赤霄行》
不为知音皆鲍叔,信谁江上去茫茫。唐·作者:惟审《春日旅怀呈知己》
常叹苏生官太屈,应缘才似鲍参军。中唐·作者:戎昱《送苏参军》
声名恒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中唐·作者:李端《赠康洽》
行尽江南塞北时,无人不诵鲍家诗。唐·作者:崔子向《上鲍大夫》
会作王门曳裾客,为余前谢鲍参军。唐·作者:朱湾《送李司直归浙东幕兼寄鲍行军持节大夫初拜东平郡王》
戚里旧知何驸马,诗家今得鲍参军。中唐·作者:杨巨源《酬于驸马二首 其一》
下车书奏龚黄课,动笔诗传鲍谢风。唐·作者:白居易《寄李蕲州》
唯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杀人。中唐·作者:元稹《寄乐天二首 其一》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中唐·作者:李贺《秋来》
祖龙一夜死沙丘,胡亥空随鲍鱼辙。中唐·作者:韦楚老《祖龙行》
白鹤高飞不逐群,嵇康琴酒鲍昭文。唐·作者:李群玉《言怀》
惭愧故人同鲍叔,此心江柳尚依依。唐·作者:孟迟《寄浙右旧幕僚》
贪财败阵谁相悉,鲍叔如今不可寻。唐末·作者:罗隐《归梦》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唐末·作者:罗隐《东归别常修》
欲将张翰秋江雨,画作屏风寄鲍昭。唐末至五代·作者:韦庄《江行西望》
君不见管仲与鲍叔,至今留名名不移。盛唐·作者:高适《赠任华》
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唐·作者:杜甫《贫交行》
何刘沈谢力未工,才兼鲍昭愁绝倒。唐·作者:杜甫《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
皇孙犹曾莲勺困,卫庄见贬伤其足。唐·作者:杜甫《赤霄行》
不为知音皆鲍叔,信谁江上去茫茫。唐·作者:惟审《春日旅怀呈知己》
常叹苏生官太屈,应缘才似鲍参军。中唐·作者:戎昱《送苏参军》
声名恒压鲍参军,班位不过扬执戟。中唐·作者:李端《赠康洽》
行尽江南塞北时,无人不诵鲍家诗。唐·作者:崔子向《上鲍大夫》
会作王门曳裾客,为余前谢鲍参军。唐·作者:朱湾《送李司直归浙东幕兼寄鲍行军持节大夫初拜东平郡王》
戚里旧知何驸马,诗家今得鲍参军。中唐·作者:杨巨源《酬于驸马二首 其一》
下车书奏龚黄课,动笔诗传鲍谢风。唐·作者:白居易《寄李蕲州》
唯应鲍叔犹怜我,自保曾参不杀人。中唐·作者:元稹《寄乐天二首 其一》
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中唐·作者:李贺《秋来》
祖龙一夜死沙丘,胡亥空随鲍鱼辙。中唐·作者:韦楚老《祖龙行》
白鹤高飞不逐群,嵇康琴酒鲍昭文。唐·作者:李群玉《言怀》
惭愧故人同鲍叔,此心江柳尚依依。唐·作者:孟迟《寄浙右旧幕僚》
贪财败阵谁相悉,鲍叔如今不可寻。唐末·作者:罗隐《归梦》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唐末·作者:罗隐《东归别常修》
欲将张翰秋江雨,画作屏风寄鲍昭。唐末至五代·作者:韦庄《江行西望》
鲍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鲍】【亥集中】【魚字部】 鮑;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480第51【唐韻】薄巧切【集韻】【韻會】【正韻】部巧切, 音抱。【說文】饐魚也。【玉篇】漬魚也。今謂裛魚。【釋名】鮑魚,鮑,腐也,埋藏奄使腐臭也。【急就篇註】鮑亦海魚,加之以鹽,而不乾者也。【周禮·天官·籩人】膴,鮑魚,鱐。【註】鮑者,於楅室中糗乾之,出於江淮也。【史記·貨殖傳】鮑千鈞。【註】鮑,膊魚也。謂破開中,頭尾不相離爲鮑,謂之膊關者也。【周語】鮑魚不登俎豆。【家語】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又姓。【左傳·莊十四年註】鮑叔牙,小白之傅。【齊語】鮑叔牙,齊大夫姒姓之後。又與鞄同。【周禮·冬官考工記】攻皮之工,函,鮑。【註】鮑,或書爲鞄。蒼頡篇有鞄 。又【集韻】披交切,音拋。魚名。又【集韻】班交切,音包。人名。楚有申鮑胥。通作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