梠字的含义
梠字的解释
梠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lǚ
- 繁体:梠
- 笔画:10
- 部首:木
梠字寓意
【梠】梠 lǚ 屋檐。 芋。
梠字解释
【梠】[①][lǚ][《廣韻》力舉切,上語,來。](1)楣,屋檐。(2)通“稆”。野生的谷物。
梠字诗词来源
【梠】少陵背贼走行在,采梠拾橡填饥喉。北宋·作者:宋祁《和贾相公览杜工部北征篇》
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北宋·作者:王安石《后元丰行》
明堂一柱已扶颠,下诏犹求梠与椽。宋·作者:葛立方《张千里以诗送邰侄铨试用其韵》
野旷杖藜临绝景,山寒采梠度层巅。宋末元初·作者:方回《次韵谢平心胡秘监见惠生日五首 其五》
不辞满眼看黄云,岁晚论功付梁梠。元·作者:袁桷《同子唯赋水车》
今年争看决渠雨,龙骨长闲挂梁梠。元·作者:陈镒《好溪堰为吴明府作》
弃官拾梠走饥寒,长镵同谷歌幽咽。明末清初·作者:施闰章《杜拾遗戴笠图歌》
邻有古风连樀梠,巷无俗客驻箳篂。清初·作者:查慎行《奉送座主大宗伯许公予告归里五十韵》
梁梠日出宿雨捐,主人急唤沿溪船。清·作者:厉鹗《同青渠抱朴游惠山》
披寒檐梠纷还鸟,缀景招提不著僧。清·作者:弘历《即事》
四围清泚绕书堂,檐梠光翻漾镜光。清·作者:弘历《题漪澜堂》
羲文犹自光楣梠,昔日恩晖想像中。清·作者:弘历《喀喇河屯行宫作》
习习岩风拂檐梠,襟披夏五顿生凉。清·作者:弘历《秀起堂》
祗园底事定瞻礼,为有奎章楣梠悬。清·作者:弘历《过河诣溥仁寺瞻礼》
旧什新题遍楣梠,不逾一敬祝农蚕。清·作者:弘历《新正重华宫》
书楼每至起予思,额语分明在梠楣。清·作者:弘历《题绮思楼》
瓦房依旧草房名,楣梠朴淳笔研清。清·作者:弘历《草房》
独喜奎章留额梠,万方民物照临中。清·作者:弘历《四题西湖行宫八景 其一 四照亭》
欹枕反侧那能眠,摐摐响镇腾檐梠。清·作者:弘历《苦雨》
兹之澄霁旃檀林,则予所名泐檐梠。清·作者:弘历《澄霁楼》
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乾挂梁梠。北宋·作者:王安石《后元丰行》
明堂一柱已扶颠,下诏犹求梠与椽。宋·作者:葛立方《张千里以诗送邰侄铨试用其韵》
野旷杖藜临绝景,山寒采梠度层巅。宋末元初·作者:方回《次韵谢平心胡秘监见惠生日五首 其五》
不辞满眼看黄云,岁晚论功付梁梠。元·作者:袁桷《同子唯赋水车》
今年争看决渠雨,龙骨长闲挂梁梠。元·作者:陈镒《好溪堰为吴明府作》
弃官拾梠走饥寒,长镵同谷歌幽咽。明末清初·作者:施闰章《杜拾遗戴笠图歌》
邻有古风连樀梠,巷无俗客驻箳篂。清初·作者:查慎行《奉送座主大宗伯许公予告归里五十韵》
梁梠日出宿雨捐,主人急唤沿溪船。清·作者:厉鹗《同青渠抱朴游惠山》
披寒檐梠纷还鸟,缀景招提不著僧。清·作者:弘历《即事》
四围清泚绕书堂,檐梠光翻漾镜光。清·作者:弘历《题漪澜堂》
羲文犹自光楣梠,昔日恩晖想像中。清·作者:弘历《喀喇河屯行宫作》
习习岩风拂檐梠,襟披夏五顿生凉。清·作者:弘历《秀起堂》
祗园底事定瞻礼,为有奎章楣梠悬。清·作者:弘历《过河诣溥仁寺瞻礼》
旧什新题遍楣梠,不逾一敬祝农蚕。清·作者:弘历《新正重华宫》
书楼每至起予思,额语分明在梠楣。清·作者:弘历《题绮思楼》
瓦房依旧草房名,楣梠朴淳笔研清。清·作者:弘历《草房》
独喜奎章留额梠,万方民物照临中。清·作者:弘历《四题西湖行宫八景 其一 四照亭》
欹枕反侧那能眠,摐摐响镇腾檐梠。清·作者:弘历《苦雨》
兹之澄霁旃檀林,则予所名泐檐梠。清·作者:弘历《澄霁楼》
梠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梠】【辰集中】【木字部】 梠;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530第01【唐韻】力舉切【集韻】【韻會】【正韻】兩舉切, 音呂。【說文】楣也。【廣韻】桷端連綿木也。【博雅】楣、檐、櫺皆謂之梠。【釋名】或謂之槾。見槾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