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紕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0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0
  • 部首:

紕字寓意

【紕】 bǐ 均见“纰”。

紕字解释

【紕】[①][pí][《廣韻》符支切,平支,並。]“辟5”的被通假字。“纰1”的繁体字。(1)在衣冠或旗帜上镶饰缘边。(2)指冠服等的缘饰。[②][pī][《廣韻》匹夷切,平脂,滂。]“纰2”的繁体字。(1)谓丝织物稀疏。(2)谓布帛欲坏时丝缕松散。(3)疏忽;谬误。[③][bǐ][《集韻》補履切,上旨,幫。]“纰3”的繁体字。古代氐族人制的兽毛织物。参见“3罽”。

紕字诗词来源

【紕】衣缝纰颣黄丝绢,饭下腥咸白小鱼。唐·作者:白居易《即事寄微之》
馀霞断时绮幅裂,斜云展处罗文纰。唐·作者:白居易《和微之诗二十三首 和酬郑侍御东阳春闷放怀追越游见寄》
第一莫嫌材地弱,些些纰缦最宜人。中唐·作者:元稹《离思五首 其三》
黄金鍊语玉琢词,绢素中度无轻纰。宋·作者:孔平仲《周亨叔推官见示诗轴》
拟古纰疏何柳骨,摄生精密必张髯。宋·作者:苏籀《卜居遣兴一首》
方趺图首效碑影,穿凿胶黏总纰颣。宋·作者:苏籀《雕木工》
若有纰疏并糊药,忍看捧血满庭鲜。宋·作者:史浩《童丱须知 其六 衣服八篇》
小姑促汤娘剥纰,嬉嬉始觉双眉展。宋·作者:姚寅《养蚕行》
纰缪幸叨三字内,荒唐仍预四人中。宋·作者:陈彭年甥《题黄敕背诗》
张郎冲星辞燕阙,素纰朱芾过我别。明·作者:王慎中《送张以学尹诸暨》
秪惭诸子滥藉氏,煦纰收秽烦钩爬。明末清初·作者:毛奇龄《奉和昆山叶掌院夫子题翰林院壁用东坡清虚堂韵》
蕉子鲜甜难得饱,蕉衣纰缦不禁风。清·作者:彭孙遹《岭南竹枝词 其五》
诗筒往返烦急足,涂抹纰谬施丹铅。清·作者:吴之振《送友人南归》
纰缦论才本不多,诗家劲敌许谁过。清初·作者:查慎行《题惠研溪峥嵘集次汪蛟门原韵三首 其二》
诗成乞与摘纰缪,蹇钝犹冀随骖驔。清初·作者:查慎行《题项霜田读书秋树根图》
谁为此策大纰缪,公子几陷无君名。清初·作者:查慎行《夷门行》
旧年一裘破见肘,今年一袄纰如麻。清·作者:杭世骏《查三学礼自津门寄惠吴绫》
曾无纰裂丁甲护,雅称摩挲笔砚亲。清·作者:弘历《题朱松竹刻西园雅集图笔筒》
欢馀醉里成书易,纰缪何曾似子京。清·作者:孙星衍《别长安诗 其二》
八尺琅玕凉欲雨,一层纰缦薄于烟。清·作者:孙原湘《口午晤》

紕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紕】【未集中】【糸字部】 紕; 康熙笔画:10; 页码:页917第10【廣韻】房脂切【集韻】【韻會】頻脂切, 音毗。【爾雅·釋言】紕,飾也。【詩·鄘風】素絲紕之。【箋】素絲爲縷,以縫紕旌旗之旒縿。 又【集韻】平祕切,音備。【正韻】毗意切,音避。義 同。 又【集韻】賔彌切,音 。【正韻】蒲糜切,音皮。緣也。【禮·玉藻】縞冠素紕。【註】緣邊也。 又【廣韻】符支切【集韻】頻彌切, 音陴。義同。 又【廣韻】匹夷切【集韻】篇夷切, 音批。【禮·大傳】五者一物紕繆。【註】紕繆,猶錯也。又【玉篇】紕,纇也。 又【廣韻】繒欲壞也。 又【增韻】繒疏也。 又【集韻】蒲眠切,音蹁。【說文】紕,氐人 也。 又【集韻】補履切,音比。義同。 又【廣韻】昌里切,音齒。績苧一紕。出《新字林》。 【集韻】或作 。考證:〔又【集韻】蒲眠切,音編。〕 謹按編非蒲眠切。今据原文音編改音蹁。

与紕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紕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紕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