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字的含义
諷字的解释
諷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16
- 拼音:fěng
- 繁体:諷
- 笔画:16
- 部首:言
諷字寓意
【諷】諷 fěng 见“讽”。
諷字解释
【諷】[①][fěng][《廣韻》方鳳切,去送,非。]“讽1”的繁体字。“風3”的被通假字。(1)背诵。(2)泛指诵读,诵念。(3)用委婉的语言暗示、劝告或讥刺、指责。
諷字诗词来源
【諷】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唐·作者: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谢朓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唐·作者:杜甫《寄岑嘉州》
周班每喜簪裾接,郢曲偏宜讽咏频。中唐·作者:权德舆《酬主客仲员外见贺正除》
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归依向一乘。唐·作者:白居易《爱咏诗》
若求兴谕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采诗官 监前王乱亡之由也》
不是章句无规刺,渐及朝廷绝讽议。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采诗官 监前王乱亡之由也》
先向歌诗求讽刺。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采诗官 监前王乱亡之由也》
嗜酒几曾群众小,为文多是讽诸侯。唐·作者:张祜《到广陵》
依违讽刺因行得,澹泊供需不在求。唐·作者:高骈《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
空讽平津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门么。五代·作者:贯休《酬韦相公见寄》
如今憔悴荆枝尽,一讽来书一怆然。五代·作者:贯休《感怀寄卢给事二首 其二》
灵凤敢期翻雪羽,洞箫应或讽金闺。晚唐·作者:黄滔《御试二首 其一》
美化事多难讽诵,未如耕钓口分明。唐末·作者:杜荀鹤《献长沙王侍郎》
未必有诗堪讽诵,祗怜无援过吹嘘。唐末·作者:杜荀鹤《下第寄池州郑员外》
郯子昔时遭孔圣,繇余往代讽秦宫。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渤海宾贡高元固先辈闽中相访云本国人写得夤斩蛇剑御沟水人生几何赋家皆以金书列为屏障因而有赠》
末省合和伤命药,不曾吟咏讽人诗。后晋至后周·作者:释圆鉴《十慈悲偈 其五 道流》
幽栖岂可事徒然,昼讽莲经夜坐禅。后周·作者:释延寿《山居诗 其二十九》
刚肠减后微微讽,病眼昏来细细倾。北宋·作者:王禹偁《诗酒》
遂求家集恣吟讽,海波乾处堆珊瑚。北宋·作者:王禹偁《还扬州许书记家集》
为余讽此伐棘篇。北宋·作者:路振《伐棘篇》
谢朓每篇堪讽诵,冯唐已老听吹嘘。唐·作者:杜甫《寄岑嘉州》
周班每喜簪裾接,郢曲偏宜讽咏频。中唐·作者:权德舆《酬主客仲员外见贺正除》
辞章讽咏成千首,心行归依向一乘。唐·作者:白居易《爱咏诗》
若求兴谕规刺言,万句千章无一字。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采诗官 监前王乱亡之由也》
不是章句无规刺,渐及朝廷绝讽议。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采诗官 监前王乱亡之由也》
先向歌诗求讽刺。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采诗官 监前王乱亡之由也》
嗜酒几曾群众小,为文多是讽诸侯。唐·作者:张祜《到广陵》
依违讽刺因行得,澹泊供需不在求。唐·作者:高骈《途次内黄马病寄僧舍呈诸友人》
空讽平津好珠玉,不知更得及门么。五代·作者:贯休《酬韦相公见寄》
如今憔悴荆枝尽,一讽来书一怆然。五代·作者:贯休《感怀寄卢给事二首 其二》
灵凤敢期翻雪羽,洞箫应或讽金闺。晚唐·作者:黄滔《御试二首 其一》
美化事多难讽诵,未如耕钓口分明。唐末·作者:杜荀鹤《献长沙王侍郎》
未必有诗堪讽诵,祗怜无援过吹嘘。唐末·作者:杜荀鹤《下第寄池州郑员外》
郯子昔时遭孔圣,繇余往代讽秦宫。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渤海宾贡高元固先辈闽中相访云本国人写得夤斩蛇剑御沟水人生几何赋家皆以金书列为屏障因而有赠》
末省合和伤命药,不曾吟咏讽人诗。后晋至后周·作者:释圆鉴《十慈悲偈 其五 道流》
幽栖岂可事徒然,昼讽莲经夜坐禅。后周·作者:释延寿《山居诗 其二十九》
刚肠减后微微讽,病眼昏来细细倾。北宋·作者:王禹偁《诗酒》
遂求家集恣吟讽,海波乾处堆珊瑚。北宋·作者:王禹偁《还扬州许书记家集》
为余讽此伐棘篇。北宋·作者:路振《伐棘篇》
諷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諷】【酉集上】【言字部】 諷; 康熙笔画:16; 页码:页1172第02【唐韻】芬鳳切【集韻】【韻會】方鳳切, 風去聲。【說文】誦也。【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語敎國子,興道諷誦言語。【註】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前漢·藝文志】太史試,學童能諷書九千字以上,乃得爲史。【晉書·阮瞻傳】諷誦遺言,不若親承音旨。 又【廣雅】敎也。【玉篇】譬喩也。【集韻】諫刺也。【增韻】託音曰諷。【史記·滑稽傳】優孟常以談笑諷諫。【家語】忠臣之諫君有五義焉,吾從其諷諫乎。【白虎通】諷者,智也。患禍之萌流,睹其事未彰而諷告,此智性也。又與風通。【詩·國風·關雎序】風,風也。【註】上如字,下卽諷字。崔靈恩云:用風感物,則謂之諷。又【小雅】或出入風議。【箋】風猶放也。卽諷議。【前漢·嚴助傳】令助諭意,風指於南越。【師古註】以天子之意指諷告也。 又【廣韻】方馮切,音風。亦誦也。一曰告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