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震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拼音:zhèn
  • 繁体:
  • 笔画:15
  • 部首:

震字寓意

【震】 zhèn 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夷伯之庙”。霆。 雷:“烨烨电。” 巨大的力等使物体剧烈颤动:撼。荡。颤。响。动。声遐迩。 迅速或剧烈地颤动:地。身子不由得一。 特指“地”:灾。源。中。级。情。防。抗。余。 〔旦〕佛教经籍中的译名,指中国。 惊恐或情绪过分激动:惊。怒。骇。慑。

震字解释

【震】[①][zhèn][《廣韻》章刃切,去,章。]亦作“誫1”。“甄2”的被通假字。(1)雷,响雷。(2)雷殛,雷击。(3)动。(4)有时特指地。(5)情绪激动;心动。(6)振奋,振兴。(7)威势;威严。(8)惊惧或使惊惧。(9)指东方。(10)八卦之一。象征雷。又为六十四卦之一,上。(11)通“祗”。恭敬。[②][shēn][《集韻》升人切,平真,書。]通“娠1”。怀孕。

震字诗词来源

【震】吴王出游观震湖。先秦·作者:无名氏《童谣》
家伯罔主异哉震。汉·作者:无名氏《擿洛谣》
戎马鸣兮金鼓震,壮士激兮忘身命。东汉·作者:崔骃《安封侯诗》
震旦虽阔无别路,要假侄孙脚下行。南梁·作者:菩提达摩《谶 其四》
毗陵震泽九州通,士女欢娱万国同。初唐·作者:杜审言《大酺 其一》
浮云满谷随相震,啸地生风鼓气新。初唐·作者:陈元光《风虎》
登车一呼风雷动,遥震阴山撼巍巍。唐·作者:万齐融《仗剑行》
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乾。盛唐·作者:王昌龄《出塞二首 其二》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傍投壶多玉女。盛唐·作者:李白《梁甫吟》
香浮茗雪滋肺腑,响入松涛震崖谷。唐·作者:陆善经《寓汨罗芭蕉寺》
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唐·作者: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
逆胡冥寞随烟烬,卿家兄弟功名震。唐·作者:杜甫《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饥虎呀呀立当路,万夫震恐百兽怒。唐·作者:独孤及《和李尚书画射虎图歌》
缵承鸿业圣明君,威震六合驱妖氛。中唐·作者:韦应物《骊山行》
离坎本来无南北,震兑岂则在西东。唐·作者:钟离权《破迷正道歌》
电光晃耀无穷数,雷震天关鬼神惊。唐·作者:钟离权《破迷正道歌》
鳌惊震海风雷起,蜃斗嘘天楼阁成。中唐·作者:刘禹锡《白舍人自杭州寄新诗有柳色春藏苏小家之句因而戏酬兼寄浙东元相公》
夜深犹自绕江行,震地江声似鼓声。中唐·作者:元稹《使东川 夜深行》
龙腾鱼鳖啅然惊,骥朌驴骡少颜色。中唐·作者:元稹《望云骓马歌》
齐映前导引骓头,严震迎号抱骓足。中唐·作者:元稹《望云骓马歌》

震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震】【戌集中】【雨字部】 震;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374第21〔古文〕 【唐韻】章刃切【集韻】【韻會】【正韻】之刃切, 音振。【說文】劈歷振物者。从雨辰聲。【註】徐鉉曰:今俗別作霹靂,非是。【易·說卦】震爲雷。【詩·小雅】 震電。【傳】震,雷也。【春秋·僖十五年】震夷伯之廟。【疏】雷之甚者爲震。【釋名】震,戰也。所擊輒破,若攻戰也。 又卦名。【易·說卦】萬物出乎震。震,東方也。 又【易·說卦】震,動也。【書·舜典】震驚朕師。【盤庚】爾謂朕,曷震動萬民以遷。【詩·周頌】薄言震之。莫不震 。【春秋·文九年】地震。【疏】公羊傳曰:震者何,動地也。【周語】伯陽父曰陽伏而不能出,隂迫而不能 ,於是有地震。 又【爾雅·釋詁】震,懼也。【易·震卦】洊雷震,君子以恐懼修省。 又【廣韻】威也。【易·未濟】震用伐鬼方。【詩·大雅】王奮厥武,如震如怒。 又【廣韻】起也。【易·雜卦傳】震,起也。 又【公羊傳·僖九年】葵丘之會,桓公震而驚之,叛者九國。震之者何,猶曰振振然。 又【爾雅·釋詁】娠,震動也。【註】娠,猶震也。【疏】大雅生民云:載震載夙。昭元年左傳曰:邑姜方震大叔。哀元年左傳曰:后緡方震。皆謂有身爲震,故云娠猶震也。 又【書·禹貢】震澤底定。【傳】震澤,吳南太湖名。 又【集韻】升人切,音申。與娠同。女姙身動也。【左傳·震動釋文】震又音申,懷姙也。【集韻】通作 。 又【集韻】一曰官婢女隷謂之娠。 又【韻會】【正韻】 之人切,音眞。怒也。【班固·東都賦】赫然發憤,應者雲興。霆擊昆陽,憑怒雷震。【前漢·敘傳】票騎冠軍,猋勇紛紜。長驅六舉,電擊雷震。【註】師古曰:震音之人反。 又【字彙補】震旦,中國也。【梁書】盤盤國稱梁主爲震旦天子。从之人切。

与震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震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