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镇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8
  • 拼音:zhèn
  • 繁体:
  • 笔画:15
  • 部首:

镇字寓意

【镇】 (鎮) zhèn 压: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亦称“纸”,“压尺”)。痛。 以武力维持安定:压(用强力压制,不许进行政治活动)。反。服。慑。守。 安定:静。定。 军事上重要的地方:边防重。 中国县以下的行政区划单位。 较大的集市:城。村。 把饮料等同冰或冷水放在一起使凉:冰。 整个一段时间:日(整天)。 时常:十年相随。 中国明、清两代军队的编制单位。 姓。

镇字解释

【镇】[①][zhèn][《廣韻》陟刃切,去震,知。][《廣韻》陟隣切,平真,知。]“填2”的被通假字。“1”的繁体字。亦作“鉁2”。亦作“鎭1”。(1)用重物压在上面;向下加重量。(2)指压东西的用具。(3)压制;抑止。(4)威服;压服。(5)安抚;安定。(6)守。(7)引申爲统辖管理。(8)压倒;超出。(9)显示重要;尊重。(10)喻指倚重者,中坚人物。(11)指根本;基础。(12)重地;险要处。(13)古代称一地区内最大最重要的名山,主山。(14)周代九服之一。参见“鎮服”、“鎮畿”。(15)古代于边境重地设,以重兵驻守。后内地亦设。(1)北魏所设,有一部分兼理民政。其长官为都大将。《魏书·官氏志》:“詔諸征、鎮都大將依品開府,以置佐吏。”又:“舊制,緣邊皆置鎮都大將,統兵備禦,與刺史同。城隍、倉庫皆鎮將主之,但不治。”(2)唐初所设,为方之始,所置戍边兵力较少。将只掌防戍守御,品秩与县令相等。中唐起,之地位上升,权力增大,而内地亦相继设置,其长官为节度使,掌一方军政大权。参阅《新唐书·兵志》。(3)明代所设,专掌防守,其长官为总兵。清代仍之。《明史·兵志三》:“正統以後,敵患日多。故終明之世,邊防甚重……初設遼東,宜府、大同、延綏四鎮,繼設寧夏、甘肅、薊州三鎮,而太原總兵治偏頭,三邊制府駐固原,亦稱二鎮,是爲九邊。”参见“鎮臺”。(16)明清时军队的编制单位。清末练新军,也称为“鎮”。(17)市;集。亦以之为行政区划名。(18)旧时亦用以泛称商业繁盛处。如明清时有景德、朱仙、佛山、汉口等四大。(19)指脸色阴沉,表情严肃。(20)置食物、饮料于冰、冷水中使变凉。(21)犹常;长久。(22)整,全。(23)指圭之类。(24)星。即土星。(25)姓。明有海。见《万姓统谱·震韵》。[②][tián][《集韻》亭年切,平先,定。]通“填1”。“2”的繁体字。亦作“鎭2”。

镇字诗词来源

【镇】今称扬兮铿流沙,功斐斐兮镇海裔,君乎君乎寿不訾。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荷旄仗节镇邦家。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五》
象床瑶席镇犀渠。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二》
界天自岭胜金汤,镇压西南天半壁。隋·作者:史万岁《石城山》
舳舻千里泛归舟,言旋旧镇下扬州。隋·作者:杨广《泛龙舟》
迁神涅槃归紫微。四镇安穆和我神。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五》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初唐·作者:武则天《石淙》
长欢膝下镇承恩。初唐·作者:李治《咸亨殿宴近臣诸亲柏梁体》
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初唐·作者:狄仁杰《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屹然一镇云霄末,渐尔群言花柳春。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二》
奇峰嶾嶙箕山北,秀崿岧峣嵩镇南。初唐·作者:李旦《石淙》
玉洞幽寻更是天,朱霞绿景镇韶年。武周·作者:薛曜《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边镇戍歌连夜动,京城燎火彻明开。唐·作者:张说《幽州新岁作》
西京凤邸跃龙泉,佳气休光镇在天。唐·作者:苏颋《龙池乐章》
为得玄珠镇灵府,一真行处一光辉。唐·作者:张果《玄珠歌 其七》
洪河之南曰秦镇,发地削成五千仞。唐·作者:王翰《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
扬州时有下江兵,兰陵镇前吹笛声。盛唐·作者:王维《同崔傅答贤弟》
炀皇世镇临江涘,金城说会求制止。唐·作者:颜真卿《天台智者大师画赞》
殊方又喜故人来,重镇还须济世才。唐·作者:杜甫《奉待严大夫》
推毂几年唯镇静,曳裾终日盛文儒。唐·作者:杜甫《又作此奉卫公》

镇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镇】【戌集上】【金字部】 鎮; 康熙笔画:18; 页码:页1328第06【字彙】俗鎭字。

与镇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镇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