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字的含义
镌字的解释
镌
- 五行:金
- 康熙笔画:21
- 拼音:juān
- 繁体:鐫
- 笔画:14
- 部首:钅
镌字寓意
【镌】镌 (鎸) juān 雕刻,凿:镌刻。镌镂。 规劝:镌说(劝说)。镌谕(规劝晓谕)。 降级,削职:镌级。镌罚。镌汰(裁减冗官)。
镌字解释
【镌】[①][juān]同“鐫1”。“镌1”的繁体字。
镌字诗词来源
【镌】镌错碧罂鸊鹈膏,铓锷已莹虚秋涛。唐·作者:杜甫《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东南之美天下传,环文万象无雕镌。中唐·作者:窦庠《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
若使乘酣骋雄怪,造化何以当镌劖。中唐·作者:韩愈《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中唐·作者:韩愈《石鼓歌》
名姓也曾镌石柱,诗篇未得上屏风。中唐·作者:刘禹锡《白舍人见酬拙诗因以寄谢》
纪成功兮镌美石,求信词兮昭懿绩。中唐·作者:刘禹锡《改高陵人颂刘仁师诗》
东林寺里西廊下,石片镌题数首诗。唐·作者:白居易《读僧灵彻诗》
太湖石上镌三字,十五年前陈结之。唐·作者:白居易《感旧石上字》
香檀文桂苦雕镌,生理何曾得自全。唐·作者:白居易《山中五绝句 林下樗》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青石 激忠烈也》
旃檀刻像今犹少,白石镌经古未曾。唐·作者:熊孺登《送准上人归石经院》
函谷关头梁石山,老君镌石留此言。唐·作者:无名氏《函谷关老君铅汞歌》
三山后浮不著地,君到头来忆我时,金简为吾镌一字。中唐·作者:卢仝《赠金鹅山人沈师鲁》
棱角坚完不复坏,扣之声韵堪磨镌。中唐·作者:吕岩《?头坯歌》
道不镌雕非曲?,郢人进步何瞻瞩。唐·作者:良价《新丰吟》
料得仙家玉牌上,已镌白日上升名。唐·作者:刘得仁《送祖山人归山》
拾得玉钗镌敕字,当时恩泽赐谁来。唐末·作者:罗邺《吴王古宫井二首 其一》
危榭高碑镌籀字,沧洲老鹤识先生。五代·作者:贯休《游严陵钓台》
一从寇灭二十年,琬琰雕镌赐重叠。五代·作者:贯休《上荆南府主三让德政碑》
东南之美天下传,环文万象无雕镌。中唐·作者:窦庠《于阗钟歌送灵彻上人归越》
若使乘酣骋雄怪,造化何以当镌劖。中唐·作者:韩愈《酬司门卢四兄云夫院长望秋作》
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中唐·作者:韩愈《石鼓歌》
名姓也曾镌石柱,诗篇未得上屏风。中唐·作者:刘禹锡《白舍人见酬拙诗因以寄谢》
纪成功兮镌美石,求信词兮昭懿绩。中唐·作者:刘禹锡《改高陵人颂刘仁师诗》
东林寺里西廊下,石片镌题数首诗。唐·作者:白居易《读僧灵彻诗》
太湖石上镌三字,十五年前陈结之。唐·作者:白居易《感旧石上字》
香檀文桂苦雕镌,生理何曾得自全。唐·作者:白居易《山中五绝句 林下樗》
不愿作官家道旁德政碑,不镌实录镌虚辞。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青石 激忠烈也》
旃檀刻像今犹少,白石镌经古未曾。唐·作者:熊孺登《送准上人归石经院》
函谷关头梁石山,老君镌石留此言。唐·作者:无名氏《函谷关老君铅汞歌》
三山后浮不著地,君到头来忆我时,金简为吾镌一字。中唐·作者:卢仝《赠金鹅山人沈师鲁》
棱角坚完不复坏,扣之声韵堪磨镌。中唐·作者:吕岩《?头坯歌》
道不镌雕非曲?,郢人进步何瞻瞩。唐·作者:良价《新丰吟》
料得仙家玉牌上,已镌白日上升名。唐·作者:刘得仁《送祖山人归山》
拾得玉钗镌敕字,当时恩泽赐谁来。唐末·作者:罗邺《吴王古宫井二首 其一》
危榭高碑镌籀字,沧洲老鹤识先生。五代·作者:贯休《游严陵钓台》
一从寇灭二十年,琬琰雕镌赐重叠。五代·作者:贯休《上荆南府主三让德政碑》
镌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镌】【戌集上】【金字部】 鐫; 康熙笔画:21; 页码:页1328第06【唐韻】【正韻】子全切【集韻】【韻會】遵全切, 音鋑。【說文】穿木鐫也。【釋名】鐫,鐏也。有所鐏入也。 又【廣韻】鑽也,斲也。【揚子·方言】 也。晉趙謂之鐫。【前漢·溝洫志】可鐫廣之。【註】鐫,謂琢鑿之。【淮南子·本經訓】鐫山石。【註】鐫,猶鑿也。【抱朴子·臣節卷】昆吾彝器,能者鐫勳。【庾信·枯樹賦】雕鐫始就,剞劂仍加。 又【正韻】謫也。【正字通】中外官,降級曰鐫級。又【說文】一曰瑑石也。【正字通】瑑圭璧上起 瑑也。今刻石文曰瑑石。 又【集韻】將廉切,音尖。錐也。亦作鋑 。 又【集韻】子兗切,音臇。【博雅】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