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镬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2
  • 拼音:huò
  • 繁体:
  • 笔画:18
  • 部首:

镬字寓意

【镬】 (鑊) huò 锅:盖。 古代的大锅:鼎(常作为烹人的刑具)。亨(“亨”,同“烹”)。汤(古代酷刑,把人投入盛着沸水的锅中煮死)。

镬字解释

【镬】[①][huò][《廣韻》胡郭切,入鐸,匣。]“1”的繁体字。(1)无足鼎。古时煮肉及鱼、腊之器。(2)古时亦用以为烹人的刑器。(3)锅子。

镬字诗词来源

【镬】饮酒食肉贪财色。长劫将身入镬汤。中唐·作者:释法照《归去来 其十 归西方赞十首》
何乐镬。唐·作者:释寰中《悉昙颂 其五 俗流悉昙章八首》
鲁流卢楼何乐镬。唐·作者:释寰中《悉昙颂 其五 俗流悉昙章八首》
药略镬铄。唐·作者:释寰中《悉昙颂 其五 俗流悉昙章八首》
混沌犹如镬汤沸。唐·作者:敦煌曲子《失调名 和菩萨戒文 其七 七、毁他戒》
镬汤炉炭吹教灭,剑树刀山喝使摧。五代·作者:常察《转位》
不辞鼎镬君臣际,为正朝廷子母间。北宋·作者:赵抃《赠狄节推》
镵诗又志君恩厚,鼎镬捐身报亦微。北宋·作者:韩琦《再题昼锦堂》
待得巧成归鼎镬,不知轻煖属他人。北宋·作者:祖无择《咏茧儿》
扶起不欲忧颠危,剖心血颈鼎镬糜。北宋·作者:赵瞻《比干台》
云涌浴槽朝自暖,虹垂斋镬午还晴。北宋·作者:王安石《北山三咏 其三 道光泉》
巨镬大鼎烹牛羊,玉壶挹酒金船长。北宋·作者:徐积《富贵篇答李令》
相君之背贵莫言,前趋鼎镬何等閒。北宋·作者:李之仪《王为道东轩梅花小桃相次弄色置酒见邀出琉璃盆浸花贮酒半移即花既辞留名壁间》
凋瘵尪残不胜煮,欲救镬汤须是雨。北宋·作者:李之仪《喜雨用前韵》
江湖纵养膏腴紫,鼎镬终烹爪眼红。宋·作者:贾收《和沈君与送蟹》
僧镬纵然忘忌讳,书刀何忍屡残淫。北宋·作者:吕南公《范十七司理见问岁除鳅蔬夜饮之约新春愆爽以八句答之》
男儿五鼎食固美,当念就镬还愁吁。北宋·作者:张耒《波棱乃自波陵国来盖西域蔬也甚能解面毒予颇嗜之因考本草为作此篇》
鼎镬九泉留景进,旌幢千骑忆同州。北宋·作者:李新《题朱令德祠》
死见镬汤如攧浪,爱鱼心在未甘休。北宋·作者:释德洪《次韵兀翁》

镬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镬】【戌集上】【金字部】 鑊; 康熙笔画:22; 页码:页1328第06【廣韻】胡郭切【集韻】【韻會】黃郭切, 音穫。【說文】鐫也。从金蒦聲。【廣韻】鼎鑊。【增韻】釜屬。【周禮·天官·亨人】掌共鼎鑊。【註】鑊,所以煑肉及魚腊之器。【前漢· 法志】有鑿顚抽脅鑊亨之 。【師古註】鼎大而無足曰鑊,以 人也。 又【韻補】叶胡麥切,音獲。【柳宗元·懲咎賦】進與退吾無歸兮,甘脂潤兮鼎鑊。幸皇鑒之明宥兮,纍郡印而南適。考證:〔【師古註】鼎大而無足曰鑊,以鬻人也。〕 謹按漢書註作鬻同煑鬻音義别。今据原文鬻改 。

与镬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镬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