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苓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líng
  • 繁体:
  • 笔画:8
  • 部首:

苓字寓意

【苓】 líng 指“茯”。 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 古同“零”,零落。

苓字解释

【苓】[①][líng][《廣韻》郎丁切,平青,來。](1)药草名。茯、猪皆简称。茯是寄生于松树根下的一种菌类植物。猪是枫树,生于枫根下的一种植物。二者均可入药。(2)草名。即耳。参见“耳”。(3)香草名。(4)通“蘦”。草名。大苦。(5)通“零”。零落。(6)通“零”。猪屎。参见“通”。(7)通“軨”。车前阑也。[②][lián][《集韻》靈年切,平先,來。]同“蓮1”。

苓字诗词来源

【苓】知子松根长茯苓,迟暮有意来同煮。唐·作者:杜甫《严氏溪放歌行》
一株将比囊中树,若个年多有茯苓。唐·作者:刘商《酬道芬寄昼松》
徒使茯苓成琥珀,不为松老化龙鳞。唐·作者:李绅《新楼诗二十首 其十七》
二十年中饵茯苓,致书半是老君经。中唐·作者:贾岛《赠牛山人》
金门后俊徒相唁,且为人间寄茯苓。唐·作者:张祜《酬答柳宗言秀才见赠》
昔时丈人鬓发白,千年松下锄茯苓。唐·作者:徐凝《柬白丈人》
清风台上生瑶草,夜雨松根老茯苓。唐·作者:无名氏《桃川宫》
因汝华阳求药物,碧松根下茯苓多。唐·作者:李商隐《送阿龟归华》
龙马便携筇竹杖,山童常使茯苓精。五代·作者:贯休《送轩辕先生归罗浮山》
拨霞扫雪和云母,掘石移松得茯苓。五代·作者:贯休《山居诗二十四首 其十二》
几时献了相如赋,共向嵩山采茯苓。唐·作者:张乔《赠友人》
常思近圃看栽杏,拟借邻峰伴采苓。唐·作者:陆龟蒙《寄怀华阳道士》
传是昔朝僧种著,下头应有茯苓神。晚唐·作者:曹松《题僧松禅》
入云晴斸茯苓还,日暮逢迎木石间。唐末·作者:李洞《山居喜友人见访》
枝偃只应玄鹤识,根深且与茯苓生。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画松》
千载茯苓携鹤斸,一峰仙掌与僧分。唐末至五代·作者:徐夤《送卢拾遗归华山》
闲开松菊花三径,时贮蔘苓酒一瓶。北宋·作者:诸葛赓《秋日得王介甫书》
知君久欲平心气,早晚根傍长茯苓。北宋·作者:梅尧臣《和刁太博新墅十题 其五 松阜》
太华之松千岁青,尝闻其下多茯苓。北宋·作者:欧阳修《送京西提点刑狱张驾部》
紫绶金章被宠荣,笔床茶灶伴参苓。北宋·作者:蔡襄《诗一首》

苓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苓】【申集上】【艸字部】 苓;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1022第24【唐韻】【集韻】【韻會】 郞丁切,音靈。【說文】卷耳也。【爾雅·釋草】菤耳,苓耳也。【註】卷耳形似 耳,叢生如盤。【陸璣疏】可煑爲茹,滑而少味,四月中生子,如婦人耳璫。幽州謂之爵耳。【博雅】苓耳,枲耳也。 又【詩·邶風】山有榛,隰有苓。【傳】苓,大苦也。 又茯苓,藥名。【淮南子·說山訓】千年之松,下有茯苓。【魏志】潁川郤儉,能辟穀餌茯苓。 又豬苓。【本草註】其塊黑,似豬矢,故名。【韓愈·進學解】是猶昌陽引年,而進以狶苓也。 又地名。【晉書·地理志】扶苓縣,屬九德郡。 又通零。【說文】草曰苓,木曰落。 又【集韻】靈年切,音蓮。草名。【枚乗·七發】蔓草芳苓。【註】古蓮字。 【韻會】亦作蘦。又作 。

与苓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苓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