幙字的含义
幙字的解释
幙
- 五行:
- 康熙笔画:14
- 拼音:mù
- 繁体:幙
- 笔画:13
- 部首:巾
幙字寓意
【幙】幙 mù 古同“幕”。
幙字解释
【幙】[①][mù][《廣韻》慕各切,入鐸,明。]亦作“幙1”。(1)悬空平遮在上面的帷幔。(2)覆盖用的布。(3)覆盖;隐蔽。(4)罩;笼罩。(5)帐幕;篷帐。(6)比喻象帐幕一样遮蔽视线的东西。(7)“幕府”的简称。古代将帅的府署。(8)泛指衙署。(9)指幕府聘用的僚属。(10)指以充当幕友为职业。(11)垂挂的窗帷,帘幔。(12)特指舞台上或放映电影用的幕布。(13)戏剧按照剧情划分的段落。每幕可分若干场,同一幕所表现的情节一般限于一个地点,一段时间。(14)古代用以遮护臂、腿的甲衣。详“鐵幕”。(15)古代一种头巾。(16)外壳。(17)古人名。舜的祖先。(18)通“漠”。沙漠。(19)通“膜”。人或动植物体内的薄皮形组织。[②][màn][《集韻》莫半切,去换,明。]金属币的背面。
幙字诗词来源
【幙】璿闺玉墀上椒阁,文窗绣户垂罗幕。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三》
房栊宛转垂翠幕,佳丽逶迤隐珠箔。陈朝·作者:江总《杂曲三首 其二》
窈窕玉堂褰翠幕,参差绣户悬珠箔。初唐·作者:张柬之《杂曲歌辞 东飞伯劳歌》
八月凉风动高阁,千金丽人捲绡幕。初唐·作者:沈佺期《凤箫曲》
遍野园亭开帟幕,连堤草树狎衣簪。唐·作者:马怀素《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图云曲榭连缇幕,映日中塘间䌽旌。唐·作者:马怀素《兴庆池侍宴应制》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初唐·作者:上官婉儿《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 其三》
千丈松萝交翠幕,一丘山水当鸣琴。初唐·作者:张易之《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舟将水动千寻日,幕共林横两岸烟。唐·作者:张说《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
便幕那能镂鸡子,行宫善巧帖毛毬。唐·作者:张说《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
翠幕兰堂苏合薰,珠帘挂户水波纹。唐·作者: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
商山积翠临城起,浐水浮光共幕连。初唐·作者:刘宪《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初唐·作者:徐彦伯《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花源药屿凤城西,翠幕纱窗莺乱啼。唐·作者:张谔《延平门高斋亭子应岐王教》
自怜柳塞淹戎幕,银烛长啼愁梦著。盛唐·作者:许景先《折柳篇》
繁霜晓幕鸣柏乌,待子兽炭然金炉。唐·作者:丁仙芝《戏赠姚侍御》
始看晋幕飞鹅入,旋闻齐垒啼乌声。唐·作者:贺朝《从军行》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盛唐·作者:李白《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毳幕夜来时宛转,何由得似汉王边。盛唐·作者:储光羲《明妃曲四首 其一》
岁岁年年事征战,侍君帷幕损红颜。唐·作者:冯待徵《虞姬怨》
房栊宛转垂翠幕,佳丽逶迤隐珠箔。陈朝·作者:江总《杂曲三首 其二》
窈窕玉堂褰翠幕,参差绣户悬珠箔。初唐·作者:张柬之《杂曲歌辞 东飞伯劳歌》
八月凉风动高阁,千金丽人捲绡幕。初唐·作者:沈佺期《凤箫曲》
遍野园亭开帟幕,连堤草树狎衣簪。唐·作者:马怀素《奉和圣制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图云曲榭连缇幕,映日中塘间䌽旌。唐·作者:马怀素《兴庆池侍宴应制》
翠幕珠帏敞月营,金罍玉斝泛兰英。初唐·作者:上官婉儿《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 其三》
千丈松萝交翠幕,一丘山水当鸣琴。初唐·作者:张易之《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舟将水动千寻日,幕共林横两岸烟。唐·作者:张说《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庄赋得筵字》
便幕那能镂鸡子,行宫善巧帖毛毬。唐·作者:张说《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
翠幕兰堂苏合薰,珠帘挂户水波纹。唐·作者:张说《安乐郡主花烛行》
商山积翠临城起,浐水浮光共幕连。初唐·作者:刘宪《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
晴风丽日满芳洲,柳色春筵祓锦流。初唐·作者:徐彦伯《上巳日祓禊渭滨应制》
花源药屿凤城西,翠幕纱窗莺乱啼。唐·作者:张谔《延平门高斋亭子应岐王教》
自怜柳塞淹戎幕,银烛长啼愁梦著。盛唐·作者:许景先《折柳篇》
繁霜晓幕鸣柏乌,待子兽炭然金炉。唐·作者:丁仙芝《戏赠姚侍御》
始看晋幕飞鹅入,旋闻齐垒啼乌声。唐·作者:贺朝《从军行》
安西幕府多材雄,喧喧惟道三数公。盛唐·作者:李白《送程刘二侍郎兼独孤判官赴安西幕府》
毳幕夜来时宛转,何由得似汉王边。盛唐·作者:储光羲《明妃曲四首 其一》
岁岁年年事征战,侍君帷幕损红颜。唐·作者:冯待徵《虞姬怨》
幙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幙】【寅集中】【巾字部】 幙;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336第08【字彙補】同幕。 又借作模。【漢·郞中鄭固 】傳宣孔業,作世幙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