呜字的含义
呜字的解释
呜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13
- 拼音:wū
- 繁体:嗚
- 笔画:7
- 部首:口
呜字寓意
【呜】呜 (嗚) wū 〔呜呼〕a.文言叹词;b.旧时祭文常用以表示叹息,后借指死亡,如“一命呜呜”。均亦作“乌呼”、“於呼”、“於戲”。 象声词:汽笛呜呜地响。她呜呜地哭。
呜字解释
【呜】[①][wū][《廣韻》哀都切,平模,影。]“呜1”的繁体字。(1)见“嗚呼”。(2)亲吻。(3)口中发声以抚慰孩子。(4)象声词。[②][wù][《集韻》烏故切,去莫,影。]“呜2”的繁体字。哀伤。
呜字诗词来源
【呜】鱼颉颃兮鸟逶迤,雌雄呜兮声相和。曹魏·作者:曹丕《临涡赋》
呜呼哀哉洛阳道,相思相望蓬莱岛。初唐·作者:刘希夷《北邙篇》
陇水悲风已呜咽,离鹍别鹤更凄清。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直为甘心从苦节,陇头流水鸣呜咽。唐·作者:贺朝《从军行》
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唐·作者:杜甫《天育骠骑歌》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一》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二》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三》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四》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五》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六》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七》
呜呼!唐·作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呜呼古人已粪土,独觉志士甘渔樵。唐·作者:杜甫《严氏溪放歌行》
呜呼,得不哀痛尘再蒙。唐·作者:杜甫《冬狩行》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唐·作者:杜甫《折槛行》
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唐·作者: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莫向舒姑泉口泊,此中呜咽为伤情。唐·作者:皎然《送僧游宣州》
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中唐·作者:张继《华清宫》
初疑愤怒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中唐·作者:李冶《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
呜呼哀哉洛阳道,相思相望蓬莱岛。初唐·作者:刘希夷《北邙篇》
陇水悲风已呜咽,离鹍别鹤更凄清。唐·作者:司马逸客《雅琴篇》
直为甘心从苦节,陇头流水鸣呜咽。唐·作者:贺朝《从军行》
年多物化空形影,呜呼健步无由骋。唐·作者:杜甫《天育骠骑歌》
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一》
呜呼二歌兮歌始放,邻里为我色惆怅。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二》
呜呼三歌兮歌三发,汝归何处收兄骨。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三》
呜呼四歌兮歌四奏,林猿为我啼清昼。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四》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五》
呜呼六歌兮歌思迟,溪壑为我回春姿。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六》
呜呼七歌兮悄终曲,仰视皇天白日速。唐·作者:杜甫《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其七》
呜呼!唐·作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呜呼古人已粪土,独觉志士甘渔樵。唐·作者:杜甫《严氏溪放歌行》
呜呼,得不哀痛尘再蒙。唐·作者:杜甫《冬狩行》
呜呼房魏不复见,秦王学士时难羡。唐·作者:杜甫《折槛行》
呜呼壮士多慷慨,合沓高名动寥廓。唐·作者:杜甫《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莫向舒姑泉口泊,此中呜咽为伤情。唐·作者:皎然《送僧游宣州》
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中唐·作者:张继《华清宫》
初疑愤怒含雷风,又似呜咽流不通。中唐·作者:李冶《从萧叔子听弹琴赋得三峡流泉歌》
呜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呜】【丑集上】【口字部】 嗚;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81第19【廣韻】哀都切【集韻】【韻會】汪胡切, 音污。【玉篇】鳴呼,歎辭也。【書·五子之歌】鳴呼曷歸。【集韻】亦作歍。 又與烏通。【史記·李斯傳】歌呼鳴鳴,快耳目者,眞秦之聲也。亦作烏烏。 又【集韻】烏故切,音惡。歎傷也。【後漢·袁安傳】噫鳴流涕。【釋文】鳴,一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