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立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5
  • 拼音:
  • 繁体:
  • 笔画:5
  • 部首:

立字寓意

【立】 lì 站,引申为竖起来:正。柜。足(a.站得往脚;b.处于某种场)。场。屹。顶天地。 做出,定出:建。设。树意。此存照。 存在,生存:自。独。势不两。 马上,即刻:时。刻。等。 姓。

立字解释

【立】[①][lì][《廣韻》力入切,入緝,來。](1)站。(2)停止;停留。(3)竖起。(4)设置;建。(5)制定;订。(6)确定;决定。(7)身;足。(8)存在;生存。(9)流传。(10)显现。(11)登位,即位。(12)扶;确定某种地位。(13)推荐。(14)指出仕。(15)建树;成就。(16)成;成功。(17)成熟。(18)特指三十岁。语出《论语·为政》:“三十而。”(19)刻。(20)围棋的一种着法。沿边而下子者称为。(21)通“涖”、“莅”。到;临。(22)通“粒”。谷粒。指种粮养人。(23)量词。(24)通“泣”。哭泣。(25)用同“力”。参见“主”。(26)姓。汉有迁。见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二·汉碑异姓》。[②][wèi][《篇海類編》于貴切]通“位1”。

立字诗词来源

【立】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战国楚国·作者:屈原《九歌 其九 山鬼》
玄碑既立双阙建兮。汉·作者:无名氏《张公神碑歌》
不意李立为贵人。汉·作者:无名氏《华容女子狱中歌吟》
车軏折兮马虺颓,憃怅立兮涕滂沱。东汉·作者:王逸《九思 其一 逢尤》
传求亲戚在者谁,立庙置后魂来归。曹魏·作者:缪袭《魏鼓吹曲十二曲 其五 旧邦》
三十时。行成名立有令闻。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三》
凝华结藻久延立。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三》
纤腰袅袅不任衣。娇怨独立特为谁。南梁·作者:萧衍《白纻辞二首 其二》
有子刺掌修名立,王生擢发美誉垂。南齐·作者:王融《努力门诗》
立春历日自当新,正月春幡底须故。陈朝·作者:徐陵《杂曲》
开信义以为苑囿,立道德以为城池。北周·作者:庾信《周五声调曲二十四首 其十七》
胡笳向暮使人泣,长望闺中空伫立。北周·作者:王褒《燕歌行》
图画天地立五岳。处置星辰叙四渎。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六》
开辟天地施地户。四气非阳立冥所。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九》
置立五岳集灵仙。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
置立五藏施心神。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
思之念之立僧秪。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一》
九龙洗浴人不闻。国王欢喜立东宫。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二》
汉家立子无人情。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虽得存立帝恐心。隋·作者:无名氏《老君十六变词 其十三》

立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立】【午集下】【立字部】 立; 康熙笔画:5; 页码:页870第17【廣韻】【集韻】【韻會】【正韻】 力入切,音力。【說文】立,住也。【釋名】立,林也。如林木森然,各駐其所也。【廣韻】立,行立。【禮·曲禮】立必正方。 又成也。【禮·冠義】而後禮義立。 又堅也。【易·大過】君子以獨立不懼。【論語】三十而立。 又樹立也。【易·說卦傳】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書·伊訓】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左傳·襄二十四年】穆叔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 又置也,建也。【書·牧誓】立爾矛。【周禮·天官】建其牧,立其監。【左傳·桓二年】師服曰:天子建國,諸侯立家。 又存立也。【論語】己欲立而立人。 又速意也。【史記·平原君傳】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 又直起也。【前漢·五行志】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又【杜甫·朝獻太淸宮賦】四海之水皆立。【張翥詩】蝃蝀下飮湖水立。又【趙孟頫詩】驥聞秋風雙耳立。 又赤立。【宋史·喬行 傳】百姓多垂罄之寶,州縣多赤立之帑。 又闕立。【張衡·週天大象賦】闕立擬乎兩觀,水府司乎百川。 又立政,尚書篇名,周公作。 又車名。【後漢·輿服志】有立車。 又與粒通。【詩·周頌】立我烝民。【箋】立,當作粒。 又姓。漢有賢人立如子,唐有長興令立述。 又于貴切。同位。【石經春秋】公卽位,作公卽立。【周禮·春官】小宗伯掌神位。【註】故書位作立。鄭司農云:古者立位同字。

与立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立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