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俘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9
  • 拼音:
  • 繁体:
  • 笔画:9
  • 部首:

俘字寓意

【俘】 fú 打仗时被擒的敌人:虏。战。遣。 打仗时擒住敌人:获。被

俘字解释

【俘】[①][fú][《廣韻》芳無切,平虞,敷。](1)用战争手段掳获对方人员。(2)指用战争手段获取对方土地或物资等。(3)在战争中被擒获的人或被缴获的物资。

俘字诗词来源

【俘】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魏晋·作者:无名氏《豫州耆老为祖逖歌》
兄为俘虏受困辱。骨露力疲食不足。隋·作者:无名氏《隔谷歌 其二》
报道四更笳鼓响,衔枚袭虏献俘囚。初唐·作者:陈元光《候夜行师七唱 其五》
少壮为俘头被髡,老翁留居足多刖。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十一 缚戎人》
仗信输诚方始是,执俘折馘欲何为。五代·作者:贯休《贺郑使君》
抉天心,开地脉,俘动凌霄拂蓝碧。晚唐·作者:李沇《巫山高》
王师犹未下全吴,何日封章贺献俘。北宋·作者:田锡《夏日即事》
但无俘馘充归献,辜负君恩死有馀。北宋·作者:李师中《嘉祐三年九月受命来岭外七年十一月得请知济州感恩顾己喜不自胜留诗四章以志岁月 其二》
黠羌仓惶不暇战,即时破荡禽作俘。北宋·作者:沈辽《奉送安行弟赴博罗守》
累俘奏恺闯天陛,越雉拔羽按舞仪。北宋·作者:王令《甲午雪》
长缨俘献埋轮使,未问豺狼问此翁。北宋·作者:苏轼《送玉面狸》
遗鳞脱角时可俘,世俗往往疑见诬。北宋·作者:华镇《徐元立出示李父龙角水壁诗邀予继作因成长篇》
魏俘曾不输织室,供奉一官奔武彊。北宋·作者:晁补之《芳仪怨》
三朡肆伐夏宝俘,下逮血祭仍副辜。北宋·作者:晁补之《贾硕秀才得两圭有邸》
岂惟俘斩复境土,誓剖巢穴穷卵胎。北宋·作者:张耒《送毕公叔奉诏赴陕西》
泮上虎臣献俘馘,淮夷攸服远人格。北宋·作者:李廌《作塞上射猎行》
扬州枉矢何时弭,涿野蚩尤尚未俘。宋·作者:晁说之《愁》
得鱼满船鲂鲤鯈,暮归献俘烹魁酋。北宋·作者:苏过《志康得鱼或劝舍之诸公有诗议未判吾谁适从亦赋一篇》
归来堂上看俘馘,买鱼贯柳酬策勋。宋·作者:刘一止《从谢仲谦乞猫一首》
旌旗摩日甲生光,俘馘黄巾第几方。宋·作者:吕本中《闻岳侯破贺州贼次韩端卿韵》

俘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俘】【子集中】【人字部】 俘; 康熙笔画:9; 页码:页105第12【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芳無切,音孚。【說文】軍所獲也。【春秋·莊六年】齊人來歸衞俘。三傳皆曰衞寶,杜預曰俘囚,疑經誤。一說俘,取也。與書俘厥寶玉同義。經以所取言之,傳以其物言之,非經誤也。又【左傳·莊三十一年】諸侯不相遺俘。【爾雅疏】囚敵曰俘,伐執之曰取。

与俘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俘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