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礟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9
  • 拼音:pào
  • 繁体:
  • 笔画:19
  • 部首:

礟字寓意

【礟】 pào 古同“炮3”。

礟字解释

【礟】[①][pào][《集韻》披教切,去效,滂。]亦作“1”。亦作“礮1”。(1)兵器的一种。本是用来发射石弹的机械装置,后发展成为金属管状火器,用火药发射金属弹头。(2)炮石。(3)炮击。(4)爆竹的简称。参见“砲粲”。(5)方言。量词。多用于成堆成捆的东西。

礟字诗词来源

【礟】炮笋烹鱼饱飧后,拥袍枕臂醉眠时。唐·作者:白居易《初致仕后戏酬留守牛相公并呈分司诸寮友》
江楼曾见落星石,几回试发将军炮。五代·作者:贯休《?光大师草书歌》
金鼎烹炮过百味,铜壶刻漏转三更。五代·作者:卢延让《冬夜宴柳驸马陟宅得更字》
子孙何事为炮烙,不念嘻吁祝网时。北宋·作者:范仲淹《咏史五首 其四 商人》
或疑古者燧人氏,钻以出火为炮燔。北宋·作者:欧阳修《菱溪大石》
赤云烧天天欲焚,深堂如炮井如饙。北宋·作者:刘敞《飞轮团扇歌》
瓠叶岂以菲废礼,鲜首燔炮为宛脾。北宋·作者:刘攽《次韵晁单州诗六首 其四》
阴阳失职帝怒赫,地下万物遭炮燖。北宋·作者:郭祥正《祀南岳喜雨呈李倅》
朅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北宋·作者:苏轼《次韵滕大夫三首 其一 雪浪石二首》
今日江头天色恶,炮车云起风欲作。北宋·作者:苏轼《六月七日泊金陵,阻风,得钟山泉公书,寄诗为谢》
叶藏巨栗大如拳,拨灰炮栗来馈我。北宋·作者:李复《山寺禅者》
喜逢山色开眉黛,愁对江云起炮车。北宋·作者:张耒《自巴河至蕲阳口道中得二诗示仲达与秬同赋 其二》
蹉车避马寻常事,却是堤防叠炮难。北宋·作者:周彦质《宫词 其七十六》
如何不恤他身苦,斩斫烹炮无厌时。北宋·作者:释怀深《诫杀偈十首 其五》
雨馀天气欲尝橙,栗可煨炮芋可羹。宋·作者:吕本中《送曾宏甫知黄州四绝 其一》
云将炮车来禦敌,雨师箭镞插于房。宋·作者:苏籀《不雨一绝》
烹龙炮凤未云珍,策勋终是愧霜鳞。北宋·作者:欧阳澈《醉中食鲙歌》
郁蒸还起炮车云,旱气方隆雨未能。宋·作者:王之道《次韵高守无隐苦热》
时危运作高城炮,犹解捐躯立战功。宋·作者:刘子翚《汴京纪事二十首 其十六》
客至草草具杯盘,随分烹炮荐鱼肉。宋·作者:吴芾《又和谢良辅惠箭笋》

礟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礟】【備考】【午集】【石字部】 礟;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838第05【篇海類編】同礮。

与礟字同五行属的字

    与礟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礟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