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字的含义
蛙字的解释
蛙
- 五行:土
- 康熙笔画:12
- 拼音:wā
- 繁体:蛙
- 笔画:12
- 部首:虫
蛙字寓意
【蛙】蛙 wā 两栖动物的一科,无尾,后肢长,前肢短,趾有蹼,善于跳跃和泅水。种类很多:青蛙(俗称“田鸡”)。牛蛙。蛙泳。蛙人。
蛙字解释
【蛙】[①][wā][《廣韻》烏瓜切,平麻,影。][《廣韻》烏媧切,平佳,影。](1)两栖动物。捕食昆虫,对农业有益。种类很多。常见背色青绿者谓之青蛙,又曰雨蛙;背有黄色纵线者谓之金线蛙。(2)淫邪。参见“蛙歌”。(3)谓绷紧。[②][jué][《字彙補》古月切]见“蝭蛙”。
蛙字诗词来源
【蛙】鹤鸣蛙跃正及时,豹隐兰凋亦可悲。唐·作者:钱起《秋霖曲》
蕯藭一席眠还坐,蛙噪萤飞夜未央。中唐·作者:欧阳詹《宿建溪中宵即事》
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中唐·作者:韩愈《盆池五首 其一》
泥盆浅小讵成池,夜半青蛙圣得知。中唐·作者:韩愈《盆池五首 其四》
长令人吏远趋走,已有蛙黾助狼籍。中唐·作者:韩愈《河南令舍池台》
兔入臼藏蛙缩肚,桂树枯株女闭户。中唐·作者:韩愈《昼月》
水中科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唐·作者:白居易《禽虫十二章 其二》
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鹍鹏鳞羽多。唐·作者:白居易《禽虫十二章 其二》
自以蛙声为鼓乐,聊将草色当屏风。唐·作者:张祜《题李戡山居》
谁识大君谦让德,一毫名利斗蛙蟆。唐·作者: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其六》
纵到缑山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唐·作者:薛能《题后集》
螺蠃时时上几案,蛙黾往往跳琴书。唐·作者:皮日休《杂体诗 其一 苦雨杂言寄鲁望》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唐末至五代·作者:韦庄《三堂东湖作》
岂肯闲寻竹径行,却嫌丝管好蛙声。唐·作者:韦鹏翼《戏题盱眙邵明府壁》
豪强顿息蛙唇吻,爽利重新鹘眼睛。唐末·作者:韩偓《喜凉》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唐·作者:来鹏《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
蛙似公孙虽不守,龙如诸葛亦须休。唐·作者:李山甫《蜀中寓怀》
不知龙物潜何处,鱼跃蛙鸣满槛前。唐末·作者:子兰《河梁晚望二首 其二》
放鱼池涸蛙争聚,栖燕梁空雀自喧。唐末·作者:吴融《废宅》
苔田绿后蛙争聚,麦垄黄时雀更喧。唐末·作者:吴融《偶书》
蕯藭一席眠还坐,蛙噪萤飞夜未央。中唐·作者:欧阳詹《宿建溪中宵即事》
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中唐·作者:韩愈《盆池五首 其一》
泥盆浅小讵成池,夜半青蛙圣得知。中唐·作者:韩愈《盆池五首 其四》
长令人吏远趋走,已有蛙黾助狼籍。中唐·作者:韩愈《河南令舍池台》
兔入臼藏蛙缩肚,桂树枯株女闭户。中唐·作者:韩愈《昼月》
水中科斗长成蛙,林下桑虫老作蛾。唐·作者:白居易《禽虫十二章 其二》
蛙跳蛾舞仰头笑,焉用鹍鹏鳞羽多。唐·作者:白居易《禽虫十二章 其二》
自以蛙声为鼓乐,聊将草色当屏风。唐·作者:张祜《题李戡山居》
谁识大君谦让德,一毫名利斗蛙蟆。唐·作者:杜牧《长安杂题长句六首 其六》
纵到缑山也无益,四方联络尽蛙声。唐·作者:薛能《题后集》
螺蠃时时上几案,蛙黾往往跳琴书。唐·作者:皮日休《杂体诗 其一 苦雨杂言寄鲁望》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唐末至五代·作者:韦庄《三堂东湖作》
岂肯闲寻竹径行,却嫌丝管好蛙声。唐·作者:韦鹏翼《戏题盱眙邵明府壁》
豪强顿息蛙唇吻,爽利重新鹘眼睛。唐末·作者:韩偓《喜凉》
不堪吟罢东回首,满耳蛙声正夕阳。唐·作者:来鹏《清明日与友人游玉粒塘庄》
蛙似公孙虽不守,龙如诸葛亦须休。唐·作者:李山甫《蜀中寓怀》
不知龙物潜何处,鱼跃蛙鸣满槛前。唐末·作者:子兰《河梁晚望二首 其二》
放鱼池涸蛙争聚,栖燕梁空雀自喧。唐末·作者:吴融《废宅》
苔田绿后蛙争聚,麦垄黄时雀更喧。唐末·作者:吴融《偶书》
蛙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蛙】【申集中】【虫字部】 蛙;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081第25〔古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 烏瓜切,音哇。【說文】蝦蟆屬。【本草】今處處有之,似蝦蟆而背靑綠色,尖觜細腹,俗謂之靑蛙。亦有背作黃路者,謂之金線蛙。【尹文子·大道上篇】路逢怒蛙而軾之。【前漢·五行志】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蟆羣鬭。 又【韻會】淫也。【前漢·王莽傳】紫色蛙聲。【註】淫蛙之聲。 又烏蝸切,音哇。義同。 本作 。或書作鼃。別詳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