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虞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3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3
  • 部首:

虞字寓意

【虞】 yú 预料:不。 忧虑:无冻馁之。 欺骗:尔我诈。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 古同“娱”,安乐。 古代掌管山泽的官:人(中国春秋战国时称)。 传说中的中国朝代名,舜所建。 姓。

虞字解释

【虞】[①][yú][《廣韻》遇俱切,平,疑。]“吴2”的被通假字。(1)猜度;料想。(2)忧虑,忧患。(3)准备,防范。(4)企望;期待。(5)欺诈。(6)惊。(7)通“娱”。(8)古代掌管山林川泽之官。(9)古代一种祭祀名。既葬而祭叫,有安神之意。(10)朝代名。帝舜有天下之号。(11)古国名。舜之先封于,故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周武王克殷,封古公亶父之子仲的后人于此,是为西。(12)古国名。夏禹封舜子商均于,为今河南省城县。夏少康自有仍奔,即此。(13)姓。战国时有卿。见《史记·平原君卿列传》。

虞字诗词来源

【虞】唐虞世兮麟凤游。先秦·作者:无名氏《获麟歌》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秦末·作者:项羽《垓下歌》
唐虞世兮麟凤游。汉·作者:无名氏《获麟歌》
我所思兮在瀛昆,愿为鹿?窥虞渊。西晋·作者:傅玄《拟四愁诗四首 其三》
惟新济济迈唐虞。南北朝·作者:无名氏《宋凤凰衔书伎辞》
虞人负缴来相及,齐客虚弓忽见伤。初唐·作者:卢照邻《失群雁》
瑞液含滋登禹膳,飞流荐响入虞弦。唐·作者:于季子《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我皇盛德苞六宇,俗泰时和虞石拊。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操环昔闻迎夏启,发匣先来瑞有虞。唐·作者:崔日用《奉和圣制龙池篇》
䝟貐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盛唐·作者:李白《梁甫吟》
尝闻虞帝苦忧人,祗为苍生不为身。唐·作者:张谓《邵陵作》
虞罗自各虚施巧,春雁同归必见猜。唐·作者: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罗者久取竟未能得王以为毛骨有异他鹰恐腊后春生鶱飞避暖劲翮思秋之甚眇不可见请余赋诗 其二》
爱日恩光蒙借贷,清霜杀气得忧虞。唐·作者:杜甫《寒雨朝行视园树》
肉味不足登鼎俎,何为见羁虞罗中。唐·作者:杜甫《冬狩行》
将军树勋起安西,昆崙虞泉入马蹄。唐·作者: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
不虞一蹶终损伤,人生快意多所辱。唐·作者:杜甫《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
襄阳幕府天下异,主将俭省忧艰虞。唐·作者:杜甫《惜别行送刘仆射判官》
南邻犬戎北接胡,将军到来备不虞。唐·作者:岑参《玉门关盖将军歌》
宁嗟人世弃虞翻,且喜江山得康乐。唐·作者:钱起《送毕侍御谪居》

虞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虞】【申集中】【虍字部】 虞; 康熙笔画:13; 页码:页1074第24〔古文〕 吳【唐韻】遇俱切【集韻】【韻會】元俱切, 音愚。【說文】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于身,仁獸,食自死之肉。【詩·周南】吁嗟乎騶虞。 又度也。【書·大禹謨】儆戒無虞。【左傳·桓十七年】疆埸之事,愼守其一,而備其不虞。 又安也。【儀禮·士虞禮註】士旣葬其父母,迎精而返,日中而祭之于 宮以安之。 又誤也。【詩·魯頌】無貳無虞,上帝臨女。【疏】言天下歸周,無有貳心,無有疑誤。 又備也。【晉語】衞文公有郉翟之虞。 又樂也。【孟子】霸者之民,驩虞如也。【趙岐註】霸者行善 民,恩澤暴見易知,故民驩虞樂之也。 又【博雅】助也,望也,擇也。 又【玉篇】有也,專也。 又【正韻】慮也,測也。 又官名。【易·屯卦】卽鹿無虞。【註】謂虞官。【周禮·天官·大宰】虞衡,作山澤之材。【疏】掌山(澤者謂之虞) 又國名。【詩·大雅】虞芮質厥成。【左傳註】虞國,在河東大陽縣。又縣名。【晉書·地理志】虞縣屬梁國。 又姓。【潛夫論】帝舜姓虞。【左傳·昭三年】箕伯,直柄,虞遂,伯戲。【註】四人皆舜後。【通志·氏族略】禹封商均之子于虞城爲諸侯,後以國爲氏。 又虞淵,地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虞淵,是爲高舂。 又【韻會】元具切,音遇。【揚雄·長楊賦】奉太尊之烈,遵文武之度,復三王之田,反五帝之虞。 又與 同。【史記·孝武帝紀】不虞不驁。索隱讀話。 又通吾。吾丘壽王。【水經注】作虞丘壽王。【王應麟·詩攷】鄒虞,或作騶吾。見《劉芳·詩義疏》。 【直音】俗作虞。考證:〔【揚雄·長楊賦】復三王之日。〕 謹照原文日改田。

与虞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虞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