絜字的含义
絜字的解释
絜
- 五行:
- 康熙笔画:12
- 拼音:jié
- 繁体:絜
- 笔画:12
- 部首:糸
絜字寓意
【絜】絜 xié 量物体的周围长度;也泛指衡量:“度长絜大。” 古河名,古代中国黄河自孟津以北所分的九条支流之一。 絜 jié 古同“洁”,干净。 廉洁。 明亮。 修整;修饰。
絜字解释
【絜】暂无汉字(絜)的汉语大字典的解释
絜字诗词来源
【絜】文如轻罗散如发,马尾氂牛不能絜。中唐·作者:韦应物《棕榈蝇拂歌》
都人雾集鸿仪盛,帝御天临絜志彰。北宋·作者:夏竦《奉和御制五岳观告成》
仪仪阎君文且敏,风韵粹絜含圭璋。北宋·作者:苏颂《送阎秘丞宰雩都》
野童絜壶不盈斗,清能照眉甘适口。北宋·作者:刘攽《汲颍水》
便期脱帽洒风腴,豫宿寒舂絜云子。北宋·作者:李之仪《次韵王性之见寄佳句》
物微意重君毋诮,炽絜泉甘器亦良。宋·作者:葛胜仲《君仪见和复别为一首因各次韵》
两条直上絜丹田,决言上有三清阁。北宋·作者:张继先《橐籥歌》
多谢圣门传大学,直将絜矩露天机。南宋·作者:朱熹《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三》
斗大书斋以絜名,冰壶表里要清明。南宋·作者:袁燮《赠陆伯微三首 其二》
他日功名成遂后,犹能枉顾絜翁不。南宋·作者:袁燮《与韩抚干大伦八首 其八》
情和颜蹠均为寄,忍絜新樽上镜湖。南宋·作者:李壁《再和雁湖十首 其五》
去国身轻宁絜絜,爱君意在故卷卷。宋·作者:虞俦《林正甫察院出示送刘德修都运殿院诗并德修和章人事好乖置之勿复道也第一见倾盖如平昔而万里远别又不能一面得非皆有不偶然者存乎勉强继韵一写胸中磊块而结恋之怀又有诗所不能尽者 其一》
絜家捧檄过临城,偷閒两作烟霞主。南宋·作者:石应孙《游黄山》
赵诗平澹谢奇古,所以吾侪誇絜矩。南宋·作者:许及之《再次转庵韵》
柳长沙白草离离,万物东南渐絜齐。南宋·作者:苏泂《次韵刍父上巳日同游朱园四首 其四》
絜斋墙仞世龙门,瓣香夙昔钻仰心,邑债一了即归耕。南宋·作者:赵汝燧《送絜斋仓使袁都官归班》
愿絜乾纲奠坤轴,罢兵宽赋家给足。南宋·作者:程公许《书怀》
闻说桃梨堪絜大,颇怀齐鲁久为戎。南宋·作者:岳珂《食枣有感二首 其一》
絜斋衣钵慈湖学,愿发精微一启蒙。南宋·作者:姚镛《见袁蒙斋》
都人雾集鸿仪盛,帝御天临絜志彰。北宋·作者:夏竦《奉和御制五岳观告成》
仪仪阎君文且敏,风韵粹絜含圭璋。北宋·作者:苏颂《送阎秘丞宰雩都》
野童絜壶不盈斗,清能照眉甘适口。北宋·作者:刘攽《汲颍水》
便期脱帽洒风腴,豫宿寒舂絜云子。北宋·作者:李之仪《次韵王性之见寄佳句》
物微意重君毋诮,炽絜泉甘器亦良。宋·作者:葛胜仲《君仪见和复别为一首因各次韵》
两条直上絜丹田,决言上有三清阁。北宋·作者:张继先《橐籥歌》
多谢圣门传大学,直将絜矩露天机。南宋·作者:朱熹《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三》
斗大书斋以絜名,冰壶表里要清明。南宋·作者:袁燮《赠陆伯微三首 其二》
他日功名成遂后,犹能枉顾絜翁不。南宋·作者:袁燮《与韩抚干大伦八首 其八》
情和颜蹠均为寄,忍絜新樽上镜湖。南宋·作者:李壁《再和雁湖十首 其五》
去国身轻宁絜絜,爱君意在故卷卷。宋·作者:虞俦《林正甫察院出示送刘德修都运殿院诗并德修和章人事好乖置之勿复道也第一见倾盖如平昔而万里远别又不能一面得非皆有不偶然者存乎勉强继韵一写胸中磊块而结恋之怀又有诗所不能尽者 其一》
絜家捧檄过临城,偷閒两作烟霞主。南宋·作者:石应孙《游黄山》
赵诗平澹谢奇古,所以吾侪誇絜矩。南宋·作者:许及之《再次转庵韵》
柳长沙白草离离,万物东南渐絜齐。南宋·作者:苏泂《次韵刍父上巳日同游朱园四首 其四》
絜斋墙仞世龙门,瓣香夙昔钻仰心,邑债一了即归耕。南宋·作者:赵汝燧《送絜斋仓使袁都官归班》
愿絜乾纲奠坤轴,罢兵宽赋家给足。南宋·作者:程公许《书怀》
闻说桃梨堪絜大,颇怀齐鲁久为戎。南宋·作者:岳珂《食枣有感二首 其一》
絜斋衣钵慈湖学,愿发精微一启蒙。南宋·作者:姚镛《见袁蒙斋》
絜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絜】【未集中】【糸字部】 絜;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922第19【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韻會】吉屑切, 音結。【說文】麻一耑也。 又【博雅】靜也。【玉篇】淸也。【廣韻】經典潔用絜。【易·說卦】齊也者,言萬物之絜齊也。○按絜,朱子本義作潔。【詩·小雅】絜爾牛羊。【禮·經解】絜靜精微易敎也。【左傳·桓六年】絜粢豐盛。 又【廣韻】【正韻】胡結切【集韻】【韻會】奚結切, 音擷。【禮·大學】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註】絜,猶結也,挈也。【朱子·章句】絜,度也。【莊子·人閒世】見櫟社樹,其大蔽牛,絜之百圍。【音義】絜,約束也。 又【爾雅·釋水】絜,九河之一。【註】水多約絜也。 又【集韻】顯結切,音肸。義同。又【集韻】詰計切,音契。提也。 又【集韻】訖黠切,音戛。挈或作絜, 也。考證:〔按絜,朱子本意作潔。〕 謹照原書朱子本意改朱子本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