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字的含义
賦字的解释
賦
- 五行:水
- 康熙笔画:15
- 拼音:fù
- 繁体:賦
- 笔画:15
- 部首:貝
賦字寓意
【賦】賦 fù 见“赋”。
賦字解释
【賦】[①][fù][《廣韻》方遇切,去遇,非。]“赋1”的繁体字。(1)田地税。泛指赋税。(2)徭役;兵役。(3)指服役。(4)兵,军队。(5)征收或缴纳赋税。(6)授,给与。(7)天资;天赋。(8)贡士。古代向朝廷推举人才。语出《汉书·晁错传》:“今臣窋等乃以臣錯充賦,甚不稱明詔求賢之意。”颜师古注:“如淳曰:'猶言備數也。'臣瓚曰:'充賦,此錯之謙也,云如賦謂也。'”(9)贡品。(10)吟诵或创作诗歌。(11)《诗经》六义之一。是一种直陈其事的表现手法。(12)文体名。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讲究词藻、对偶、用韵。最早以“赋”名篇的为战国荀况,今实存《礼赋》、《知赋》等五篇。后盛行于汉、魏、六朝。(13)通“敷”。铺展;分布。(14)通“敷”。颁布;颁行。
賦字诗词来源
【賦】多奇多能祖孝徵,能赋能诗裴让之。南北朝·作者:无名氏《省中为祖珽裴让之语》
讶许人情太厚薄,分恩赋念能斟酌。陈朝·作者:傅縡《杂曲》
不用庭中赋绿草,但愿思著弄明珠。陈朝·作者:江总《新入姬人应令诗》
已闻能歌洞箫赋,讵是故爱邯郸倡。陈朝·作者:江总《宛转歌》
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潭鱼在藻供游咏,谷鸟含樱入赋歌。初唐·作者:李乂《兴庆池侍宴应制》
何幸得参词赋职,自怜终乏马卿才。唐·作者:马怀素《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䌽缕人胜应制》
腰玉煌煌千官事,明冰毕赋周在位。初唐·作者:富嘉谟《明冰篇》
神藻飞为鹡鸰赋,仙声飏出凤皇台。唐·作者:张说《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唐·作者:张说《邺都引》
圣藻凌云裁柏赋,仙歌促宴摘梅春。唐·作者:韦元旦《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䌽缕人胜应制》
汉家曾草巡游赋,何似今来应圣明。唐·作者:苏颋《扈从鄠杜间奉呈刑部尚书舅崔黄门马常侍》
早晚荐雄文似者,故人今已赋长杨。盛唐·作者:李颀《寄司勋卢员外》
柏梁赋诗不及宴,长楸走马谁相数。盛唐·作者:李颀《放歌行荅从弟墨卿》
鹖冠葛屦无名位,博弈赋诗聊遣意。盛唐·作者:李颀《同张员外諲詶荅之作》
朝吟左氏娇女篇,夜诵相如美人赋。盛唐·作者:李颀《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
黄金买得长门赋,祇为寒床夜夜空。唐·作者:魏奉古《长门怨》
共言东阁招贤地,自有西征谢傅才。盛唐·作者:孙逖《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长安逢立春日赠韦侍御等诸公》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盛唐·作者:李白《江上吟》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盛唐·作者: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讶许人情太厚薄,分恩赋念能斟酌。陈朝·作者:傅縡《杂曲》
不用庭中赋绿草,但愿思著弄明珠。陈朝·作者:江总《新入姬人应令诗》
已闻能歌洞箫赋,讵是故爱邯郸倡。陈朝·作者:江总《宛转歌》
柏梁赋诗高宴罢,诏书法驾幸河东。唐初·作者:李峤《汾阴行》
潭鱼在藻供游咏,谷鸟含樱入赋歌。初唐·作者:李乂《兴庆池侍宴应制》
何幸得参词赋职,自怜终乏马卿才。唐·作者:马怀素《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䌽缕人胜应制》
腰玉煌煌千官事,明冰毕赋周在位。初唐·作者:富嘉谟《明冰篇》
神藻飞为鹡鸰赋,仙声飏出凤皇台。唐·作者:张说《奉和圣制同玉真公主游大哥山池题石壁》
昼携壮士破坚阵,夜接词人赋华屋。唐·作者:张说《邺都引》
圣藻凌云裁柏赋,仙歌促宴摘梅春。唐·作者:韦元旦《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䌽缕人胜应制》
汉家曾草巡游赋,何似今来应圣明。唐·作者:苏颋《扈从鄠杜间奉呈刑部尚书舅崔黄门马常侍》
早晚荐雄文似者,故人今已赋长杨。盛唐·作者:李颀《寄司勋卢员外》
柏梁赋诗不及宴,长楸走马谁相数。盛唐·作者:李颀《放歌行荅从弟墨卿》
鹖冠葛屦无名位,博弈赋诗聊遣意。盛唐·作者:李颀《同张员外諲詶荅之作》
朝吟左氏娇女篇,夜诵相如美人赋。盛唐·作者:李颀《送康洽入京进乐府歌》
黄金买得长门赋,祇为寒床夜夜空。唐·作者:魏奉古《长门怨》
共言东阁招贤地,自有西征谢傅才。盛唐·作者:孙逖《和左司张员外自洛使入京中路先赴长安逢立春日赠韦侍御等诸公》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盛唐·作者:李白《江上吟》
此时行乐难再遇,西游因献长杨赋。盛唐·作者: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
賦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賦】【酉集中】【貝字部】 賦;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210第03【唐韻】【集韻】【韻會】 方遇切,音付。責取也。【說文】斂也。【爾雅·釋言】賦,量也。【註】賦稅,所以評量。【揚子·方言】賦,動也。【註】賦斂,所以擾動民也。【書·禹貢】厥賦惟上上錯。【傳】賦,謂土地所生,以供天子。【周禮·天官·大宰】以八則治都鄙,五曰賦貢,以馭其用。【註】賦,口率出泉也。【前漢· 法志】畿方千里有稅有賦,稅以足食,賦以足兵。【註】賦,謂發賦斂財也。 又【韻會】稟受也,給與也。【禮·中庸】天命之謂性。【註】性者,人所稟受。【朱傳】氣以成形,而理亦賦焉。 又布也。【詩·大雅】明命使賦。【傳】賦,布也。【箋】使羣臣施布之也。 又鋪 也。【詩·周南·關雎序】詩有六義,二曰賦。【疏】賦之言鋪,直鋪 今之政敎善惡。【班固·兩都賦序】賦者古詩之流。 又貢士曰賦。【前漢·鼂錯傳】乃以臣錯充賦。【註】如淳曰:猶言備數也。臣瓚曰:云如賦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