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颏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5
  • 拼音:
  • 繁体:
  • 笔画:12
  • 部首:

颏字寓意

【颏】 (頦) kē 脸的最下部分,在两腮和嘴的下面。通称“下巴”、“下巴儿”。

颏字解释

【颏】[①][kē][《廣韻》古亥切,上海,見。][《廣韻》户來切,平咍,匣。]“1”的繁体字。(1)下巴。(2)用同“咳”。[②][ké]“2”的繁体字。鸟名用字。

颏字诗词来源

【颏】石坛坡陀可坐卧,我手承颏肘拄座。中唐·作者:韩愈《记梦》
欲谈近事树颊颏,旗矛委尘枪卧苔。南宋·作者:李流谦《用黎州梅字韵作诗送之》
马通新熟夜炉深,拄膝承颏梦欲成。南宋·作者:周必大《夜坐困甚》
我时坐客桂树下,纵之使言手拄颏。元·作者:李孝光《送林彦清》
其师为谁子张氏,曲颏美准秀且颀。元·作者:黄玠《送韩与玉入京求其师张仲举先生》
岩崖洞谷蛟龙堂,斑鳞锦纹颏颔张,隐嶙窈窕变暄凉。元末明初·作者:刘基《题界画金山图》
对月几伤闲袖手,临风可忍谩支颏。元末明初·作者:王翰《班管清响异常予甚爱之昨失于道以其相从最久为吾乐多矣不能忘情作诗纪之》
桃花朵朵红生腮,胭脂点点香凝颏。明·作者:夏原吉《乙酉八月二日吴江馆遇京友惠斗酒》
高堂弄孙饴满颏,寿筵尊俎方规恢。明·作者:谢迁《次韵为雪湖寿母》
山中客醉颔其颏,自言七十岩耕者,帝于我有何力哉。明·作者:李攀龙《杨山人 其三》
葛那颈险断胡刀,蓦手攀颏按得牢。明·作者:徐渭《边词 其八》
路旁观者咸叹息,泪痕斑斑垂两颏。明末清初·作者:钱澄之《行路难 其七》
我师秋浦魁垒士,便树颐颏张须髯。清·作者:陈维崧《寄黄黎洲先生求为先人志墓》
看余一旁意骚屑,承颏拄肘听颍师。清·作者:田雯《雷琴歌为张晴峰作》
有人背手扬其颏,独立苍茫吟楚些。清·作者:田雯《题胡循斋汉江帆影图》
我犹未见摹拟涩,一似有物横颐颏。清·作者:王戬《延熹华岳庙碑歌》
江神岂是妒花者,鱼龙鼓鬣扬其颏。清·作者:厉鹗《金陵移梅歌为嶰谷半查赋》
阴功暗听涛喧耳,佛面同瞻雪满颏。清·作者:蒋士铨《赠增履庵方伯 其三》
从容下马登将台,手提尺箠须满颏。清·作者:蒋士铨《康山营》
喜公寿骨倍崚嶒,颐颏增长一寸半。清·作者:赵翼《吴门喜晤王述庵司寇值其八十大庆作诗称祝兼简钱竹汀宫詹》

颏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颏】【戌集下】【頁字部】 頦; 康熙笔画:15; 页码:页1410第45【唐韻】戸來切【韻會】何開切, 音孩。【玉篇】頤下。【韓愈·記夢詩】我手承頦時拄座。 又【集韻】下攺切,音亥。義同。 又【集韻】【正韻】 柯開切,音該。【博雅】醜也。 又【廣韻】古亥切【集韻】已亥切, 音攺。義同。 又【集韻】頰頦也。

与颏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颏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