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铿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9
  • 拼音:kēng
  • 繁体:
  • 笔画:12
  • 部首:

铿字寓意

【铿】 (鏗) kēng 〔锵〕形容有节奏而响亮的声音。 象声词:大皮鞋走在石板路上地响。

铿字解释

【铿】[①][kēng][《廣韻》口莖切,平耕,溪。]“1”的繁体字。(1)象声词。形容金石玉木等所发出的洪亮声。(2)象声词。亦常形容金石玉木等发出洪亮声。(3)象声词。咳声。(4)撞碰;敲击。(5)指摩挲。(6)坚实。参见“鏗然”。

铿字诗词来源

【铿】今称扬兮铿流沙,功斐斐兮镇海裔,君乎君乎寿不訾。东汉·作者:郭苍《神汉桂阳太守周府君碑铭》
承云嘈囋骇日灵,调露铿鈜动天驷。武周·作者:薛曜《舞马篇》
新年宴乐坐东朝,钟鼓铿锽大乐调。唐·作者:崔日用《奉和人日重宴大明宫恩赐䌽缕人胜应制》
今日铿锽江上闻,蛟螭奔飞如得群。唐·作者:皎然《戛铜碗为龙吟歌》
试叩铿然应清律,纤尘不留蝇敢拂。唐·作者:皎然《花石长枕歌荅章居士赠》
铿锵揖让秋光里,观者如云出凤城。中唐·作者:刘禹锡《监祠夕月坛书事》
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铮。唐·作者:白居易《霓裳羽衣歌》
始知乐与时政通,岂听铿锵而已矣。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华原磬 刺乐工非其人也》
宋玉秋来续楚词,阴铿官漫足闲诗。中唐·作者:元稹《酬孝甫见赠十首 其一》
董逃董逃董卓逃,揩铿戈甲声劳嘈。中唐·作者:元稹《乐府古题序 董逃行》
铿金戛瑟徒相杂,投玉敲冰杳然零。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二 华原磬》
六律铿锵间宫徵,伶伦写入梧桐尾。唐·作者:无名氏《听琴》
铿铿铛铛寒重重,盘涡蹙派鸣蛟龙。中唐·作者:牛殳《方响歌》
歌舜薰风铿剑佩,祝尧嘉气霭楼台。唐末·作者:罗邺《岁仗》
铿訇揭调初惊人,幽咽细声还感神。唐末·作者:吴融《赠李长史歌》
锵金铿玉千馀篇,脍吞炙嚼人口传。唐末至五代·作者:齐己《读李白集》
立身卓尔青松操,挺志铿然白璧姿。前蜀·作者:黄崇嘏《辞蜀相妻女诗》
铿金曲罢春冰碎,跪拜君王粉面低。五代·作者:和凝《宫词百首 其四十八》
弦中雅弄若铿金,指下寒泉流太古。南汉·作者:张瀛《赠琴棋僧歌》

铿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铿】【戌集上】【金字部】 鏗;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1328第06【廣韻】口莖切【集韻】【韻會】丘耕切【正韻】丘庚切, 音 。【玉篇】鏗鏘,金石聲。【禮·樂記】鐘聲鏗。【疏】言金鐘之聲鏗鏗然。【前漢·禮樂志】但能紀其鏗鎗鼓舞。【註】鏗鎗,金石之聲。【集韻】或作鍞銵。 又【韻會】琴聲。【論語】鼓瑟希,鏗爾。 又【廣韻】撞也。【楚辭·招魂】鏗鍾搖簴。【註】鏗,撞也。【班固·東都賦】發鯨魚,鏗華鍾。 又人名。【楚辭·天問】彭鏗斟雉帝何饗。【註】彭鏗,彭祖也。【神仙傳】彭祖,姓籛名鏗。考證:〔【前漢· 法志】但能紀其鏗鎗鼓舞。〕 謹按所引出禮樂志不出 法志。謹照原書 法志改禮樂志。

与铿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铿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