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警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20
  • 拼音:jǐng
  • 繁体:
  • 笔画:19
  • 部首:

警字寓意

【警】 jǐng 注意可能发生的危险,戒备,告诫:卫。世。告。戒。备。惕。省(x媙g )(惕醒悟)。 需要戒备的事件或消息:号。报。钟。 感觉敏锐,见解独到:句。觉(ju )。机。 国家维持社会秩序和治安的武装力量:察。士。

警字解释

【警】[①][jǐng][《廣韻》居影切,上梗,見。](1)告;告诫。(2)戒备。(3)危急的情况或消息。(4)敏悟。(5)策。(6)察的简称。(7)通“驚”。惊动,惊起。

警字诗词来源

【警】万乘腾镳警岐路,百壶供帐饯离宫。隋末唐初·作者:许敬宗《奉和圣制送来济应制》
千乘万骑銮舆出,水静山空严警跸。初唐·作者:宋之问《龙门应制》
诘旦重门闻警跸,传言太主奏山林。初唐·作者:李迥秀《奉和幸安乐公主山庄应制》
君不见上宫警夜营八屯,鼕鼕街鼓朝朱轩。中唐·作者:李益《杂曲歌辞 汉宫少年行》
边铺警巡旗尽换,山城候馆壁重修。中唐·作者:王建《送裴相公上太原》
万里胡天无警急,一笼烽火报平安。中唐·作者:刘禹锡《令狐相公自太原累示新诗因以酬寄》
一声警露君能薄,五德司晨我用多。唐·作者:白居易《池鹤八绝句 鸡赠鹤》
诸边急警劳戍人,唯此一道无烟尘。唐·作者:白居易《新乐府 城盐州 美圣谟而诮边将也》
金舆传惊灞浐水,龙旗参天行殿巍。唐·作者:鲍溶《倚瑟行》
必若乖龙在诸处,何须惊动自来人。中唐·作者:元稹《放言五首 其三》
辞雄皓鹤警露啼,失子哀猿绕林啸。中唐·作者:元稹《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其三 五弦弹》
深谢陈蕃怜寂寞,远飞芳字警沉迷。唐·作者:李涉《和尚书舅见寄》
出警从兹排法驾,每行青道要先知。唐·作者:张文彻《龙泉神剑歌》
燕警无烽清朔漠,秦文有宝进蓝田。中唐·作者:殷尧藩《李节度平虏诗》
驿名不合轻移改,留警朝天者惕然。唐·作者:杜牧《商山富水驿》
门前卫士传清警,砌下奚官扫翠微。唐·作者:薛逢《题上皇观》
潼津罢警有招提,近百年无战马嘶。唐·作者:皮日休《题潼关兰若》
是时西面官军入,拟向潼关为警急。唐末至五代·作者:韦庄《秦妇吟》
千载几人搜警句,补方金字爱晴霞。唐末·作者: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 其十六》
犹忆故山欹警枕,夜来呜咽似流泉。唐·作者:陆龟蒙《和袭美木兰院次韵》

警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警】【酉集上】【言字部】 警; 康熙笔画:20; 页码:页1183第05【唐韻】【正韻】居影切【集韻】【韻會】舉影切, 音景。【說文】戒也。【玉篇】敕也。【左傳·宣十二年】且雖諸侯相見,軍衞不徹警也。【疏】戒之至也。【周禮·天官·小宰】正歲則以灋警戒羣吏,令修宮中之職事。【註】勑戒之言。 又猶起也。【禮·文王世子】天子視學,大昕鼓徵,所以警衆也。【疏】警動衆人,令早起也。 又【廣韻】寤也。 又【廣雅】警警,不安也。 又曲名。【唐書·儀衞志】鼓吹九曲,三曰警鼓。 又通作儆。【古今注】警蹕,所以戒行徒也。【前漢·梁孝王傳】出稱警,入言 。【師古註】警者,戒肅也, ,止行人也。【周禮·夏官·鄭註】作儆蹕。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警州,本定遠城。 亦通作驚。【史記·司馬相如傳】祝融驚而蹕御。【漢書】作警。 【說文】本作警。警字从攴作。

与警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警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