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梅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1
  • 拼音:méi
  • 繁体:
  • 笔画:11
  • 部首:

梅字寓意

【梅】 méi 落叶乔木,品种很多,性耐寒,初春开花,有白、红等颜色,分五瓣,香味很浓,果实球形,味酸:花。子。 姓。

梅字解释

【梅】[①][méi][《廣韻》莫杯切,平灰,明。]“坆1”的今字。亦作“栂1”。亦作“楳1”。亦作“槑1”。“某2”的今字。(1)落叶乔木。种类很多。叶卵形,早春开花,以白色、淡红色为主,味清香。果球形,立夏后熟,生青熟黄,味酸,可生食,也用以制成蜜饯、果酱等食品。未熟果加工成乌,供药用。花供观赏。(2)指花。也指腊科的腊花。(3)指树的果实。可食,亦可用作调味品。(4)指柟木。即楠木。(5)谓盐。喻指宰辅重臣。(6)指杨。(7)悲酸貌。参见“目”。(8)节候名。(9)姓。

梅字诗词来源

【梅】枇杷橘栗桃李梅。走狗逐兔张罘罳。西汉·作者:刘彻《柏梁诗》
春燕差池风散梅,开帏对景弄禽雀。南朝宋·作者: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 其三》
欲与梅花留一曲,共将长笛管中吹。北周·作者:庾信《杨柳歌》
梅花柳色春难遍,情来春去在须臾。陈朝·作者:江总《新入姬人应令诗》
新梅嫩柳未障羞,情去恩移那可留。陈朝·作者:江总《怨诗二首 其二》
腊月正月早惊春,众花未发梅花新。陈朝·作者:江总《梅花落》
长安少年多轻薄,两两共唱梅花落。陈朝·作者:江总《梅花落》
满酌金卮催玉柱,落梅树下宜歌舞。陈朝·作者:江总《梅花落》
金谷万株连绮甍,梅花密处藏娇莺。陈朝·作者:江总《梅花落》
杨柳条青楼上轻,梅花色白雪中明。陈朝·作者:江总《梅花落》
黄梅雨细麦秋轻,枫叶萧萧江水平。隋·作者:杨广《四时白纻歌二首 其二 江都夏》
梅花如雪柳如丝,年去年来不自持。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鹦鹉杯中浮竹叶,凤凰琴里落梅花。初唐·作者:骆宾王《代女道士王灵妃赠道士李荣》
不能落后争飞絮,故欲迎前赛早梅。唐初·作者:李峤《游苑遇雪应制》
源水丛花无数开,丹跗红萼间青梅。唐初·作者:李峤《杂曲歌辞 其三 桃花行》
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初唐·作者:杜审言《守岁侍宴应制》
梅花落处疑残雪,柳叶开时任好风。初唐·作者:杜审言《大酺 其一》
林中觅草才生蕙,殿里争花并是梅。初唐·作者:沈佺期《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未省落梅和折柳,风吹散作万家春。初唐·作者:沈佺期《春晓太平公主小楼闻吟双管》
珠履奔腾上兰砌,金梯宛转出梅梁。初唐·作者:沈佺期《七夕曝衣篇》

梅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梅】【辰集中】【木字部】 梅;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528第08〔古文〕 槑【唐韻】莫杯切【集韻】【正韻】模杯切【韻會】謀杯切, 音枚。或作槑、楳,亦作 。【說文】枏也。【爾雅·釋木】梅,枏。【陸璣·條梅疏】似豫章大木也。又【書·說命】若作和羹,爾惟鹽梅。【禮·內則】梅諸。【名物疏】陸璣所釋有條有梅,自是枏木似豫章者。豫章,大樹可以爲棺舟者也。和羹之梅,籩實之乾 ,似杏實酢者也。 又【爾雅·釋木】時,英梅。【註】雀梅。 又【爾雅·釋木】朹檕梅。【註】狀如梅,子赤色似小柰,可食。 又【埤雅】江、湘、兩浙四五月閒梅欲黃落,則水潤土溽,蒸鬱成雨,謂之梅雨。【四時纂要】閩人以立夏後逢庚入梅,芒種後逢壬出梅。 又楊梅,果名。【越郡志】會稽楊梅爲天下之奇。 又梅梅,猶昧昧,居喪之容也。【禮·玉藻】視容瞿瞿梅梅。 又州名,屬廣東。【南宋·地理志】改敬州爲梅州。 又姓。【廣韻】出汝南。漢梅福、梅鋗。 又【集韻】毋罪切,音浼。亦姓也。槑字原从二杲作。又 。考證:〔【書·說命】若作和羹,汝惟鹽梅。〕 謹照原文汝惟改爾惟。〔【爾雅·釋木】朹槧梅。〕 謹照原文槧改檕。

与梅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梅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