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含义

趙字的解释

  • 五行:
  • 康熙笔画:14
  • 拼音:zhào
  • 繁体:
  • 笔画:14
  • 部首:

趙字寓意

【趙】 zhào 见“赵”。

趙字解释

【趙】[①][zhào][《廣韻》治小切,上小,澄。]“赵1”的繁体字。(1)超腾,疾行。(2)虚妄不实;瞎说。(3)古国名。周穆王封造父于赵,故址在今山西省赵城县境。(4)古国名。战国七雄之一。开国君主赵烈侯与魏、韩三家分晋,建立赵国。疆域有今山西中部,陕西东北角及河北西南部。(5)古国名。东晋时,刘曜称帝,国号赵,史称前赵。(6)古国名。东晋时,石勒称帝,国号赵,史称后赵。(7)战国七雄之一秦的别称。(8)姓。[②][diào][《集韻》徒了切,上筱,定。]“赵2”的繁体字。(1)锄地铲草。(2)通“掉”。参见“2繚”。

趙字诗词来源

【趙】燕人美兮赵女佳。其室则迩兮限层崖。西晋·作者:傅玄《吴楚歌》
鼓钟嘈囋赵女歌。西晋·作者:陆机《百年歌十首 其五》
天下稽古刘伯祖,天下才英赵仲经。魏晋·作者:无名氏《太学中谣五首 其二 八俊》
幸及良辰耀春华,齐倡献舞赵女歌。魏晋·作者: 无名氏《白伫舞歌诗三首 其二》
秦筝赵瑟挟笙竽。南朝宋·作者:鲍照《代白纻舞歌词四首 其二》
秦筝齐瑟燕赵女,一朝得意心相许。南梁·作者:沈约《四时白纻歌五首 其五 夜白纻》
自言家在赵邯郸,翩翩舌杪复剑端。南梁·作者:吴均《行路难五首 其二》
燕赵佳人本自多,辽东少妇学春歌。南梁·作者:萧绎《燕歌行》
齐倡赵女尽妖妍,珠帘玉砌并神仙。陈朝·作者:顾野王《艳歌行三首 其二》
从来著名推赵子,复有丹唇发皓齿。陈朝·作者:傅縡《杂曲》
丝绳玉堂传绮席,秦筝赵瑟响高堂。西梁·作者:沈君攸《薄暮动弦歌》
燕赵蛾眉旧倾国,楚宫腰细本传名。初唐·作者:杨师道《阙题》
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初唐·作者:卢照邻《长安古意》
金鞍白马来从赵,玉面红妆本姓秦。初唐·作者:宋之问《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
越娃楚艳君不见,赵舞燕歌愁杀人。初唐·作者:宋之问《北邙古墓》
建章西宫焕若神,燕赵美女二千人。初唐·作者:吴少微《相和歌辞 怨歌行》
赵女长歌入䌽云,燕姬醉舞娇红烛。盛唐·作者:李白《豳歌行上新平长史兄粲》
雕盘绮食会众客,吴歌赵舞香风吹。盛唐·作者:李白《扶风豪士歌》
南昌仙人赵夫子,妙年历落青云士。盛唐·作者: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盛唐·作者:李白《杂曲歌辞 其一 长相思三首》

趙字的康熙字典解释

【趙】【酉集中】【走字部】 趙; 康熙笔画:14; 页码:页1217第50【廣韻】治小切【集韻】【韻會】【正韻】直紹切, 音肇。【說文】趍趙也。 又【釋名】趙,朝也。本小邑,朝事于大國也。 又【廣韻】趙,少也,久也。 又姓。【史記·趙世家】繆王賜造父以趙城,由此爲趙氏。 又國名。【前漢·地理志】趙地,昴畢之分野。趙分晉,得趙國。 又【揚子·方言】牀杠,南楚之閒謂之趙。【註】趙當作兆,聲之轉也。中國亦呼杠爲挑牀,皆通也。 又【集韻】徒了切,音窕。 或作 ,通作趙。刺也。【詩·周頌】其鎛斯趙。【傳】趙,刺也。【箋】以田器刺也。 又【集韻】起了切。【詩·周頌·釋文】沈重讀。 又同掉。【荀子·賦論篇】頭銛達而剽趙繚者耶。【註】趙,讀爲掉。掉,繚長貌。 又【韻補】叶文呂切。【崔駰·達旨】魯連辨言以退燕,包胥單辭而存楚。唐且華顚以悟秦,甘羅童牙而報趙。考證:〔【說文】趨趙也。〕 謹照原文趨改趍。

与趙字有相同康熙笔画数的字

与趙字有相同简体笔画数的字